...胃肠激素是近二十年来胃肠学中发展得较快的新分支学科,是一个涉及神经、生理、生化、药理与临床的重要边缘学科。胃肠激素是分子量为2000-5000道尔顿的多肽,已经发现40多种,氨基酸顺序清楚且研究较多的有24种。近年脑肠肽概念的提出,以及肽...
...上皮癌的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35人为肥胖者,108人体重正常。结果表明,肥胖对晚期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及死亡率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组人群的肿瘤细胞特征也有所不同。 原因是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会分泌一种激素或蛋白质,导致卵巢癌细胞过度生长。研究...
...厌氧菌药甲硝唑,作用于鼻黏膜的H2受体拮抗剂马来酸氯苯那敏,作用于胃黏膜的中和胃酸药氧化铝,作用于阴道黏膜的黄体激素和杀精药壬苯醇醚,作用于眼角膜的抗干眼病药盐酸溴己新等;适宜制成透皮给药剂型的药物有:作用于皮肤的非甾体抗炎药(口恶)丙嗪、萘...
...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澳美制药厂的研究人员,利用DNA排序等先进技术,从草药中提取出了治疗失眠的有效成分依可静(ECBRC),并验证了该成分的生理作用机制。这是记者于10月13日从郑州大学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生命科学国际...
...最近,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发布了我国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该研究由全国36家三甲医院的500多名医生参与历时两年完成,为推广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让心律失常患者受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专门组织了专家...
...应用于传统中药,在改良中药材品质、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近日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芪,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
...肥胖妇女,108名是正常体重的妇女。科学家除了发现他们之间的癌症致死率和癌症复发率有区别外,他们的肿瘤细胞也表现不同。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说:“我们将要探讨更深入的分子机制,我们发现脂肪组织分泌一种激素或者蛋白引起卵巢癌细胞增殖迅速。” 他说下...
...哈医大药理教研室主任杨宝峰教授在抗心律失常及离子通道领域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佳靶点学说,并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5个最佳靶点。同时,他成功地找出抗心律失常中药临床疗效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中药药效的新理论。这些...
...使人食量过剩。 研究人员分析了576名有家族肥胖史的人和646名体重正常者的基因构成。他们将两组分析结果比较后发现,体内GAD2基因越活跃的人,其大脑中伽马丁胺酪酸的含量就越高;肥胖者体内GAD2基因出现变异的可能性也比体重正常者高。依据...
...我国台湾地区的蔬果抗黄化基因研究近来获得突破,已成功培育出具有抗黄化效果的青花菜。即使在常温下放置30天,这种转基因青花菜也像刚采摘下来时一样新鲜。 据负责这项研究员介绍,延缓黄化基因除了可以延缓蔬果变熟、变老时间,可能还有让蔬菜变嫩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