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者共用餐具会传播乙肝病毒。多达六成的患者并不了解e抗原/抗体和表面抗原/抗体测试的真正意义。 ——乙肝患者对治疗目标及疗程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37%的患者误认为乙肝可被完全治愈。 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指出,在...
...每年接种一次。 乙肝:接种一次后,5年后再接种一次。 麻疹:8个月时打第一次,具有免疫能力4—6年,7岁时再加强一次。 流感:免疫期10个月。 狂犬病疫苗:正常人在第1、7、28天接种3针;被咬伤者在第0、3、7、14、30天接种5次。免疫...
...产生抗体,并能与其天然分子构型相结合,这就提示,可根据天然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片段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或由其编码DN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构建人工合成多肽疫苗。(三)基因工程抗原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已有可能将编码免疫原性氨基酸...
...多肽,都已利用基因工程进行了成功的表达,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我国也报导了正在进行研制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和在牛痘苗表达系统中研制乙肝病毒的重组感染载体的多价疫苗。三、胸腺依赖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抗原实验证明,由抗原激发的免疫应答是多细胞...
...剑桥,2001年1月6日美国vertex生物制药公司近日向媒介宣布,其研发的治疗风湿性的小分子药物vx-745已正式进入了Ⅱ期临床试验阶段。 vx-745是一种p38map激酶抑制剂。p38map激酶调节着人体内两种细胞因子-α-肿瘤坏死...
...所谓“澳抗”,就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963年,blumbers氏在一名因患而多次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特殊抗体。该抗体只能和当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血清起反应,因而推断这些澳大利亚土著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原物质,当时便把这种...
...抵抗力。这样,就需要积极预防了。 首先,仍然严格避免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和热吻类或耳鬓厮磨式肌肤接触,食具也尽可分开和严格消毒,同时,无抵抗力方赶快到医疗或防疫部门接种乙型肝炎预防疫苗,采用0、30、180剂次(天)的办法注射,即注射第一针...
...被称为“肿瘤坏死疗法”。 据统计,传统放化疗对晚期肺癌的有效率一般在10%左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一般在7~8个月。而上海中山医院与上海美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我国牵头进行的II期临床研究显示,131l-chTNT治疗放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的疗效...
...、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四、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1)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
...,抗原决定簇明确,可以大量生产,可能更适合于导向治疗。进入八十年代,我国就有许多实验室 进行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工作,是很艰苦的工作,不一定能坚持下来。但是有些实验室从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到最后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不断努力,做出了很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