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宣肺剂中仍应注重调脾和胃,以化痰理气,治病求本。 治未病亦重在调理脾胃 治未病最早源于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最为经典论述,明确提出了未病先防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456.html

中医治未病备受世界关注_【中医宝典】

...力量,使中西医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 今年1月,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研究中医未病思想。之后,中医药行业加大了对治未病思想研究力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国内著名中医专家座谈讨论,广东、浙江等地相继成立了治未病中心。未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63.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脉——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完全达到。对此观点,笔者却不能认同,特与陈先生商榷。 重视脉重要性 脉是中医诊疗特色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医临床诊断疾病重要手段和依据之一;三个指头、一个枕头是昔日人们对中医师擅长脉描述。 脉为医关键,医不察脉,则无以别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中医学思想原则——和_【中医宝典】

...前人经验基础上,汲取了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先进理念,提出了未病预防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乱已成而后治,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848.html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解_《景景医话》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金匮》云: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治未病者,见肝病,知肝传睥,当先实睥,余脏准此。《不谢方·序》云:疾甚曰病。谓人于已疾之后未病先,即当早为药。引《说文》疾病也,病疾加也为证。两说不同。愚按《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

http://qihuangzhishu.com/148/24.htm

评书:传播中医药文化有效形式_【中医宝典】

...□ 单守庆 中国药膳研究会 12月5日,在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座谈会上,笔者结识一位新朋友,名片正面写着杏林说书第一人,背面写着讲述杏林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收下这张与众不同名片,顿生一种感觉:评书是传播中医药文化有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265.html

孔圣人饮食_【中医宝典】

...注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要求做越精细越好,这是孔子著名饮食理论之一。 从孔子饮食可以看出,在儒家——其实包括所有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和观念上影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特点:注重从饮食角度看待人生。在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8172.html

小儿捏脊治未病_幼儿期保健_【中医宝典】

...捏脊是运用中医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为指导,通过推、拿、提、捏等手法直接对脊背部进行刺激而疗疾健身。 中医未病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与发展。它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多个层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yuer/a5866.html

小儿捏脊治未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王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 捏脊是运用中医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为指导,通过推、拿、提、捏等手法直接对脊背部进行刺激而疗疾健身。 中医未病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与发展。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419.html

诊脉要求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采取审慎态度表现,唯恐错误诊断,贻误病情。 有些医家则认为:手诊仅可用于脉伏之时,如《脉诀刊误》云:南北二政岁,三阴司天在泉,尺寸或有不应者,反其则应矣。不应者,脉沉不应诊也,覆病人手诊,则脉见也。沉者为浮,细者为大。除此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0.html

共找到1,064,4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