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药品安全信息说,要警惕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类药物的副作用。日本近年来有多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使用种药物后,因出现胸部大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而死亡。 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1991年在日本上市。2005年10...
...RBC (±s) (2)法定单位:16.64±1.89mU/mol Hb(±s) 7.84±0.85nU/个RBC (±s) 红细胞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 in erythrocyte)活性在先天性溶贫患者(常染色体...
...药物最好在血栓形成1~3天内使用,首次剂量要大。药物以链激酶和尿激酶为常用。 (1)链激酶(streptokinase,SK):是一种非蛋白酶纤溶酶原活化素,分子量44000,有一定抗原性,可使血栓表面和内部溶解,首次剂量为30万U溶于100...
...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剂量过小不能防止血栓,而过大可能引起严重出血。纤维蛋白溶解药物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快速溶解堵塞心脏血管的血栓可防止缺血心肌组织的坏死(见第27节)。常用溶栓药有3种,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心脏或其他部位血栓...
...(一)发病原因 孕期凝血、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改变为日后胎盘的剥离创造了预防性止血的保护条件,同时也为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机会。妊娠期、产褥期妇女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较非孕妇女显著增加是同年龄非孕妇的5倍。血栓形成是由凝血与抗凝血,血栓形成...
...巨球蛋白,分子量80,000,是纤溶酶的竞争抑制剂。血小板中纤溶抑制物是快速作用的抗纤溶酶。在血栓形成早期,血小板纤溶抑制作用大于纤溶激活作用;在血栓生成以后,随着血小板内5桯T的释放,则血管内皮释放血液激活物增多,又引起纤维蛋白溶解,防止...
...新华社12月23日电 (记者王思海 刘菊花)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王羽23日说,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用药,尤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最为突出。 王羽说,我国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存在3个方面。医疗机构的不合理用药十分严重,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
...防治肺栓塞的研究发展较快,现就其药物防治近况简述于下。 ■肺栓塞的预防 肺栓塞病患者大多数的血栓栓子起源于下肢深静脉,因此预防DVT(深静脉血栓)是防止肺栓塞发生的有效方法。预防措施除了机械方法及一般措施外,主要靠药物预防,以对抗血液的高凝...
...一位住进ICU卧床多日的患者,本快脱离危重救治,却意外死亡;一位成功施行了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回到病房后却猝死——“无形的杀手”血栓就这样夺去了许多不该逝去的生命。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血栓会上,高润霖等专家再次提醒人们,关注血栓、...
...微循环,减少纤维化。另一方面要避免加重肝脏的负担,防止肝脏进一步损害。可口服齐墩果酸、葡醛内酯。 还要防止药物对肝脏的毒副反应。各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均由肝脏代谢和解毒,过多服用药物一是增加肝脏负担;二是有些药物具有肝毒性,会损伤肝细胞。因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