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中耳炎预防与护理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预防和急性发作。 2、如患感冒、伤风、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要积极治疗。 3、平时涕时不能用力。 4、注意防止水液侵入耳中,患时禁止游泳、潜水,同时洗澡尤其是沐浴、理发、雨中行走时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外耳道。在婴儿要注意防止其眼泪、鼻涕、...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5003.html

当心让鼻炎变成中耳炎_五官耳鼻喉科鼻炎_【中医宝典】

...,鼻孔的鼻涕即被出,用同法再另一侧。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耳内的液体未完全吸收,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将比分泌性中耳炎复杂得多。小儿患者由于听力减退,会影响其言语的发育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4133.html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急性非化脓性大多由于鼻腔和鼻咽部的急性炎症扩展到耳咽管粘膜,引起耳咽管粘膜发炎,使它变狭或阻塞,有时炎症还可能扩展到中耳腔的粘膜,称为急性中耳粘膜炎。此病又叫耳咽管阻塞症或卡他性中耳炎。 正常中耳腔内的气压,靠耳咽管通畅与大气压维持平衡。...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4974.html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治疗,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或迁延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出现颅内外并发症,故应引起注意。 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有营养障碍、受凉或受湿、素有全身慢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为起本病的诱因。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是:(1)咽鼓管途径:①上呼吸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4953.html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如何护理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滴入0.5%的氯霉素滴耳液3-5滴,并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经穿孔部进入中耳,睡觉时应使患耳朝下,以利脓液顺利排出。 流脓停止后需继续用药一周左右,防止复发。 病愈后,除要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外,鼻方法要正确,不能同时捏紧两侧鼻孔鼻涕,以防...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5005.html

中耳炎为啥用滴鼻剂_【中医宝典】

...前些天我因为受凉感冒了,一个星期后感冒好了,可是总觉得左耳有一种闷闷的感觉,听自己讲话声挺大的,但听别人说话听不清,有时耳朵还嗡嗡地响。医生检查后说我患的是分泌性中耳炎,开了口服的药物和滴鼻剂。我得的是中耳炎,为什么用滴鼻剂呢? 河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201.html

感冒新概念_【中医宝典】

...全文: 一般人们认为,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呼吸飞沫传播。近年来,科研人员研究后发现了感冒的许多不为人所知之处。 手是感冒的主要传播途径 感冒病毒在手帕上存活1小时,在手上能戚70小时。感冒患者鼻涕、挖鼻孔时病毒粘在手上,通过握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868.html

不化脓的中耳炎悄然袭击你听力_五官耳鼻喉科中耳炎_【中医宝典】

...拖延。 没掌握正确的鼻方法:鼻塞流涕时,有些病人常常捏住双侧鼻孔用力鼻,易将鼻涕推入咽鼓管,加重病情。正确的鼻方法是:用一指堵住一侧鼻孔,用适度的力气鼻,完一侧后再另一侧。如果鼻塞较重,可先滴1%呋喃西林麻黄素液,待黏膜收敛后再...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4964.html

中耳炎_《自我调养巧治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以利排脓,鼻涕时,不要用力过猛。游泳后要将耳内污水排出。对婴幼儿患者,要防止奶汁和泪水等流入婴幼儿耳内,要密切观察流脓、头痛、发热、神志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可防疾病的发展。(二)药物调养法治疗中耳炎在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同时,局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ziwotiaoyangqiaozhibing208/146-14-2.html

鼻炎引起的耳鸣_五官耳鼻喉科耳鸣_【中医宝典】

...感冒)、还是慢性鼻炎、、鼻息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鸣。急性鼻炎可因感染直接蔓延,或通过不适当的鼻而使感染向邻近器官扩散,经咽鼓管咽口及软骨段粘膜充血肿胀而发生阻塞。同时细菌也可经咽管进入鼓室,并发中耳炎,引起耳鸣、耳阻塞感、听力下降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4438.html

共找到114,9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