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难得的好医书——《国医大师何任医案墨迹》_【中医宝典】

...□ 李俊德 中华中医药学会 图片说明: 医案一 李男,九岁,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日,身热咳嗽一周,初则汗出不彻,脉数,苔白根腻、食少,大便间日下,曾进中药及注抗菌素未解,验血白细胞仅二千余,宜解暑湿为治。 叶天士曰“炉烟虽灭,灰中有火”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916.html

梅大钊医案——脾肾阳虚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嗜睡露睛,舌淡苔白,指纹淡青。 【诊断】 惊厥(中医:慢惊风)。 【辨证】 脾肾阳虚,虚风扰动。 【治法】 温补脾肾,缓息风。 【方药】 太子参、茯苓、白术、怀山药各6g,胡椒、肉桂各2g,丁香lg,白芍、钩藤各lOg,僵蚕,炮姜、...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45.html

中医——藏象学说(五脏之-)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将军”,用将军的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的生理特性。正由于为刚脏,所以有病变时,则其气易动易。因此,又有“体阴而用阳”之说。所谓“体阴”,一是指为藏血之脏,血属阴;二是说属脏,位居于下,故属阴。的生理功能,依赖于的阴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74.html

肝硬化应注意脾_肝病肝硬化_【中医宝典】

...患者约有1/4的患者伴有脾(即脾功能亢进),血吸虫性、酒精性肝硬化脾的发生率更高,脾脏越大发生脾的可能性也越大。 脾的症状有脾肿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增生等。脾发生的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过去有一些学者认为脾的原因主要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6322.html

脾虚的诊断_如何鉴别脾虚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PiXu341889.htm

崔应珉肝癌治疗思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脾虚至为关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则正气不足,无力抗邪。脾失健运又可以引起气滞湿聚痰阻,日久元气衰微,又可加剧癌肿的进展甚至转移。据此,崔师认为肝癌的病理基础为脾虚气滞,痰瘀毒结,而脾气亏虚是癌变发生的关键。 治先实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8795.html

”的病变与多动症_儿科神经系统疾病_【中医宝典】

...为刚脏而性动,主筋藏魂,其志怒,其气急,体阴而用阳。主人体生发之气,肝气生发则五脏俱荣。小儿发育迅速与关系极为密切,有常有余的生理特点。若久病耗损致体之阴不足,用之阳偏,则可见性情偏拗、冲动任性、动作粗鲁、兴奋不安等肝气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2688.html

沈志伟医案——热毒壅盛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柴胡、黄芩清利少阳;栀子、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生石膏,膏清热泻火;梗、玄参清热利咽;僵蚕解毒通络;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夏枯草软坚散。再加芳香化湿,消食化积治之,则腻苔得化后诸症皆愈。 [选自罗和古,曾令真,朱秋俊,等.儿科医案....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71.html

四神丸为“五更泻”之主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故《医宗必读》曰:“东方之木,无虚可补,补肾即所以补”,四药合用,肝肾同补,脾肾同益,脾同调,木得先天之养、后天之培,自能疏泄畅达。 临床治验 笔者读当代临床大家赵绍琴的医案时,发现赵老临床治疗五更泻多用疏调脾之法,习用黄芩﹑白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51.html

类中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本气自病;丹溪主痰,谓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皆辨明类中之由,与真中症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内风时起。”有火中、虚中、湿中、寒中、暑中、气中、食中、恶中之分,参见...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338.htm

共找到105,8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