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导致肾脏损害。 有报道肾病综合征常在肿瘤确诊前12~18个月出现,对老年人发生肾病综合征的尤需警惕肿瘤的可能。 3.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多见于男性儿童。在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0.1%~...
...急进性肾小球性肾炎,正水,急性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新月体型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是...
...~15%的标本可见局灶性层状和分离的致密层,主要发生在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透明变性、IgA肾病和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因此当考虑奥尔波特综合征诊断时,应临床联系,并对肾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
...毒品传播。 近10年对HCV感染与肾小球疾患间的关系认识逐渐增多,现认为HCV相关的肾损害主要包括: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ryoglobulinemic MPGN),非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炎特点为肾小球基膜上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基膜增厚,通透性改变,蛋白尿漏出。本病病程呈隐袭而缓慢进行。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者。 本病起病的隐袭,无上呼吸道感染症,但在激素应用后,可有咽部病变或其它感染现象。25%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蛋白尿...
...多数小堆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图12-5 膜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表面,呈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免疫荧光染色FITC-IgG(3)植入性抗原:非肾小球抗原可与肾小球内的成分结合,形成植入性抗原而引起抗体形成。抗体与植入抗原在肾小球...
...免疫具有型特异性、永久性和保护性,所以很少再次发病。 【发病机理】 目前认为本病系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引起,理由如下。 1.链球菌感染后的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不发生于链球菌感染的高峰,而在起病后1周或2~3周发病,符合一般免疫反应的出现期。 2.在...
...系膜区IgA沉积,严重时尚有新月体形成和肾小管坏死,病理改变轻重差别很大,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会根据光镜下肾小球的改变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分为6型: 1.Ⅰ 肾小球轻微改变。 2.Ⅱ 单纯性系膜增生,不伴毛细血管襻局灶性改变及新月体。 (1)Ⅱ...
...后肾小球肾炎)或与高滤过性肾病综合征有关,有些病人经过一个局灶节段性增生期后,形成节段性坏死及瘢痕,这一情况常见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只有一系列观察和推断: 1.系膜对大分子的摄取过度 研究发现,给...
...小儿迁延性肾炎 迁延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迁延性肾炎,病程迁延但全身症状轻微。在肾小球疾病中除较常见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孤立性血尿、孤立性蛋白尿外,尚有一些较慢性的肾小球肾炎,病情轻重不等,其中包括迁延性肾炎和慢性肾炎。迁延性肾炎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