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引起尿崩症的病因较多,一般分为原发性尿崩症、继发性尿崩症及遗传性尿崩症三种,临床上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两大类。 1.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由ADH缺乏引起,下丘脑及垂体任何部位...
...1、垂体性尿崩症可见于任何年龄,通常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较多见,男女之比约2:1。一般起病日期明确。大多数病人均有多饮、烦渴、多尿。夜尿显著,尿量比较固定,一般4l/d以上,最多不超过18l/d,但也有报道达40l/d者。尿经重小于...
...肾性尿崩症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
...1、尿崩症患者治疗期间应给予足量饮水,防止失水、失钾,同时也应防止饮水过量而致水。 2、患者应增加营养,少盐,忌辛辣食品。 3、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刺激,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4、应避免手术、外伤损伤下丘脑、垂体;积极防治脑炎、脑膜炎;...
...外伤后尿崩症包括下丘脑、垂体手术后尿崩症,可发生在头部外伤和下丘脑-垂体手术后数天或立即出现,其中又可分为二种类型: 1.暂时性尿崩症:在外伤或手术过程中,分泌adh的神经核未受到破坏,只是在伤后短时期内adh分泌减少,出现一过性多尿、...
...(一)治疗 根据症状而定,皮肤黏膜结节能通过切除、电外科或液氮而去掉,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系统治疗。尿崩症应同时予以抗利尿激素或安妥明治疗,它们据称能刺激ADH分泌。 (二)预后 本病进展缓慢,在黏膜和脑受累的病例,预后不确定,如果...
...(一)发病原因 1.中枢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缺乏性、神经源性) (1)下丘脑-垂体区的占位病变或浸润性病变: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性病变,原发的如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腺瘤、胶质瘤、星型细胞瘤;继发的如肺或乳腺转移癌,也可为淋巴瘤...
...(一)发病原因 1.中枢性尿崩症 任何导致AVP合成、分泌与释放受损的情况都可引起本症的发生,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与遗传性3种。 (1)原发性:病因不明者占1/3~1/2。此型患者的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数目减少,...
...可发生,主要见于口腔、咽后壁、鼻咽部及喉部,也可见于支气管甚或细支气管,黄瘤甚至可发生于结合膜和扁桃体。也有脑黄瘤的报告。 3.尿崩症 约50%病人存在尿崩症,部分原因是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尿比重有时相对较高,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脂蛋白代谢...
...老年尿崩症,老年人尿崩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多数是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一部分是由肾小管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