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人参汤即理中汤,一般多将本方运用于治疗中阳不足导致的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病症。其实本方在心血管疾病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中有“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
...不温,胃纳呆钝,口渴欲饮,二便如常。舌淡红润,脉沉细略数。综观此病,既非太阳中风证。亦非太阳少阴两感证,有似太阳病汗漏不止之桂枝加附子汤证。其实亦非。乃汗多伤阴,阴损及阳之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也。拟:白芍10g 附子10g 炙草10g一剂症减,...
...软而不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无力。脉症分析,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肝木乘土,升降失调。治当温补脾胃,和肝缓急。拟黄芪建中汤治之: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草6g 生姜6片红枣5枚饴糖30g 三剂二诊:药后思食,惟食后心下...
...。在此先举一案。 任某某,女,68岁,头晕、焦虑失眠伴大汗1月余。2010年5月8日初诊。 患者1月前因家务事生气而严重失眠,渐又出现定时头昏晕不适,每于下午1点左右发作,颜面有发热感,大量出虚汗,伴焦虑,心烦异常,曾在某医院诊为焦虑...
...营分证是温热之邪进入营分,营行脉中,内通于心,热入营分则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为外感温热病的严重阶段,属里热实证,但已兼有虚象。 血,便血;热邪极盛,则舌深降暗紫;脉细数为实中有虚;热盛动风则抽搐;热郁于里,阳气不达...
...夏天又来了,不少人为了祛暑降温会到药店买些夏桑菊冲剂,用水冲了当凉茶喝。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泽民日前告诉记者,任何事物都有其适用和不适用两方面,对证的人喝夏桑菊冲剂确实有好处,但不对证的人喝了反而会损害健康。 实热体质...
...少津,脉细涩。证属燥邪犯肺,肺失清肃。治宜甘寒润燥,立方桑杏汤加减:桑叶9g,炒杏仁12g,炙杷叶9g,沙参10g,冬花10g,川贝母6g,麦冬9g,天冬9g,知母6g,元参12g,甘草5g。5服,水煎服,每日一服。 一周后二诊,咳嗽减缓,...
...人皆谓夹证与兼证难治,丰独曰无难也。曷为夹证?譬如受风便是伤风,宜桂枝汤之属;受寒便是伤寒,宜麻黄汤之属;倘风寒两伤者,即为夹证也。盖风宜散,寒宜温,温散之方,宜桂麻各半汤之属。倘或暑邪夹湿,湿宜利,暑宜清,清利之方,宜天水散之属。倘或...
...凡赤游、丹毒、疔疮、红丝走散,或时毒、瘀血壅实等证,皆宜行砭法。然不可太深。《内线缚定,两手指轻撮箸尾,令瓷锋正对患处,约悬寸许,再用重箸一根频击箸头,令毒血遇刺即出,毒瓦斯自退。若毒瓦斯入腹膨胀者难治。...
...干姜6g 半夏15g 党参10g 茯苓15g 红枣5枚三剂二诊:泻止痞消,诸症随杳,嘱其饮食自调。按:仲圣立诸泻心汤以治痞满。痞满一症,大论谓误下后邪热内陷而成。证之临床,凡脾胃虚弱,升降失职皆可成痞。本例即过食生冷,脾胃受损,运化失职而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