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学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又有“不以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的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的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7.htm

学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学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又有“不以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的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的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2.htm

中医师必须擅长——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胡心藻 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渔场卫生室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8月27日刊载的陈清光先生《正确认识》一文,有感于陈先生对中医的高度评价和认识的误区分析。但陈先生在文中说:“较为精准地据断证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主要学术思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以“X×病证并治”为每篇命题,说明仲景的疾论病是以、证、治三者相结合,每条原文即包括有病因、症状、脉象、辨证及治法,即以脉象与症状相联系,从脉象和症状进行辨证,而判断病情,诊断和治疗,因此,仲景法的特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9.html

人迎气口的实用价值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根据人迎与气口所在部位的特点,其在上的实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人迎位在结喉两旁,迎面正当人的视线,因面颈侧脉动外露,明显易见。根据这一特点,既可作为望诊观察,又可便于用手切按,所以这里的动脉及其穴位,有“人迎”之称。 人迎是足阳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5.html

的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分类 1.遍诊法: 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2.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学的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等现象。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学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缺乏客观化指标或界说不清是不足为怪的。历代医家为便于临床实用,不断的进行分析归纳,从学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对于脉象的描述,命名和分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总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0.htm

救危症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医、常德市第二中医院吴忠文前往家中诊治。见:神昏谵语,颜面似潮红,双眼及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强直抽搐,腹胀拒按,小便失禁,已数日未见大便。舌红,腐腻苔,寸口脉细数,切双趺阳脉滑实有力,双太溪稍微有力。即曰:“胃肾二气尚存,可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610.html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的奥秘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作为中医“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共找到81,6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