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医书简单介绍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余首。中国刻印或影印本近20版次,日本亦有多种刻印本。 铜人腧穴针灸又称铸铜腧穴针灸简称铜人铜人。宋王惟一撰。刊于1026年,并刻石于相国寺仁济殿内。系在作者创制的针灸铜人模型基础上编撰的。书中手足三阴三阳...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5.html

经外奇穴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以后的医家按照传统的观念把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铜人腧穴针灸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实际上这些穴位都是我国历代针灸家不所发现的一些穴位,近年来,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又陆红发现了很多临床有效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9/580.htm

腧穴的定位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正确取穴和针灸疗效的关系很大。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方法有:(一)骨度分寸法始见于灵枢·骨度篇。它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其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如前后发际间为12寸;两乳间为8寸;胸骨体下缘至脐中为8寸;脐孔至耻骨...

http://qihuangzhishu.com/93/10.htm

灸膏肓腧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又名膏肓腧穴灸法。一卷。·庄绰撰。1128年刊行。作者以膏肓穴于人体病理关系至重,故此书专门介绍膏肓穴的主治、部位及不同流派的取穴法等,并附有插图。参见针灸四书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9/2156.htm

灸膏肓腧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又名膏肓腧穴灸法。一卷。·庄绰撰。1128年刊行。作者以膏肓穴于人体病理关系至重,故此书专门介绍膏肓穴的主治、部位及不同流派的取穴法等,并附有插图。参见针灸四书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62.htm

明堂三_备急千金要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仰人十四门伏人十门 侧六门)夫病源所起,本于脏腑,脏腑之脉,并出手足,循环腹背,无所不至,往来出没,难以测量,将欲指取其穴,非莫可预备之要。非灸不精,故曰∶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然去...

http://qihuangzhishu.com/221/1752.htm

绪言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北宋王惟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公元1026年),当时曾刻在两块石碑上,树立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供学习者拓印和阅读。公元一0二七年,王氏还创造了两座针灸铜人,为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公元1601年)汇集历代诸家学说...

http://qihuangzhishu.com/93/1.htm

针灸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定位,撰著铜人腧穴针灸一书颁行全国,并铸造了造型逼真、构造精巧的教学工具——铜人模型,对针灸学术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明清以降,针灸理论继往开来,技术和器具不断改进,流派纷争,名家辈出,佳作不断,针灸疗法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02.html

针灸甲乙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简称甲乙。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素问(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27.htm

针灸甲乙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简称甲乙。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素问(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05.htm

共找到605,0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