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不断发展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经验文献。近年来对中医研究亦不断深人,其中对于传统客观化指标研究,对局部脉象变化与整体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所反映信息研究,对于脉象与病证关系研究等,都做出了许多成绩并且还在深人。 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要领之察独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此推崇备至,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家纲领莫切于此”。 正常情况下,两手六部至数与力度处于相互平衡与协调状态,如刘河间所云:“不得独浮沉,独大小,独盛衰,独阴阳。须沉中有浮,浮中有沉,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盛中有衰,衰中有盛,...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1.html

妇人脉与小儿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1.妇人脉 (1)月经脉:妇人如无他病,左关尺忽洪大于右是月经将至;寸关脉调和而尺弱或细数者多见月经不利;妇人闭经,尺虚细涩者为精亏血少,迟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 (2)妊娠:已婚妇女月经停止,来滑数和缓者多为妊娠表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80.html

大小肠部位辨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肾与命门,自叔倡导以还,历代医家成宗之从之,已成千古定论。虽偶有一二异议,终不能易电。惟大肠与小肠两腑,在寸在尺,诸说不一,而见仁见智,各有至理焉。陆定圃《...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3.htm

古代成就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无到有,从概括经络检查方法到正式形成法,在古代遮段历史时期,最起始形成阶段,经络检查是孕育温床,从法来讲是从无到有,这是中国医学史上应当大书特书事情,随后通过由战国到两汉,大约两三百年时间,多方探索,形成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4.html

理论依据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主要是按切脉搏,体察脉象变化。而脉象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搏动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营卫之气与吸入清气而成。血液循行于血管之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6.html

赵绍琴论_【中医宝典】

...先父在1930年讲诊脉时说;诊脉不是只出一个,从一个就定病。诊脉必须病位、虚实、寒热、表里、气血,再辨明病证是有余还是不足,先治何病,后调何疾,这全在出。譬如表有病不论风寒风热,部位一定在浮位。温病卫分证也在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2.html

指法之调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正压上为常法也。”虽然这两种说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但使用指目,感觉最灵敏,是诊脉常法。 3、下指诊脉时,者一般坐在患者对而或侧而。医者用左手患者右手,右手患者左手,或者医不换手,单用左手或右手,患者两手之。只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7.html

学现代发展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最为确切,较之其它更接近于定量标准,从性质上讲方法是科学,内容是丰富,但从临床实践上则又有比较模糊粗糙问题。存在着经验方法主观成分色彩,临床上“见仁见智”现象必然经常出现。如果以中医学做为中医辨证主要指标,在中医现代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2.html

刘氏诀-肝(胆)附:简谈诊脉方法_【中医宝典】

...医者经验之手实际触摸患者,从而探知病情。除外,尚有切肌 肤,切经络等等!有人称为“桂枝 通经点穴法治疗腰突症120例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粉瘤方法 网球肘最佳疗法-针刀松解 温灸简谈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85.html

共找到949,6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