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自以为熟读兵书,通晓兵法的陈余对李左车说,“兵书上说:‘十倍于敌人,就包围敌人;一倍于敌人,就进击敌人。’现在韩信号称有几万人马,实际只有几干,而且是八千里之外赶来,早已疲惫不堪了。我军有20 万,又是以逸待劳,难道还要害怕它、躲避它...
...攻下长安,也必迁延时日。“杀士”的作用十分明显。三国时期也有一例。诸葛亮第五次出兵伐魏之时,鉴于前几次都是因军兵久战疲惫,粮草不能及时运到,而不得不退兵,致使徒劳往返的教训,采纳了杨仪的建议,把兵士分成两班,三个月轮换一次,以使兵士得到休整...
...仅从这些残缺简文中,我们就可看出这篇文章依然是论述临敌战术的。孙膑讲述了在临敌用兵时,如何根据不同的敌军和双方的情势,恰当地运用相应战术,从而克敌制胜。全文和前面两篇讲战术运用的文章主旨是相通的,即统兵将领要有谋略,要用头脑打仗,因时、因...
...这篇文章以孙膑与齐威王问答的方式,论述强兵的战略。作者借威王之口,提出了人们对强兵问题的各种主张,诸如施仁政以得民心、散发粮食以得民心、保持安定,由于原文残缺,虽无从知道还有些什么主张,但从行文关系,可以看出,所有当时的各种主张都提出来了...
...武之葆”。孙膑在两于多年前就提出这一主张,并将其突出为用兵取胜的法宝,这确实了不起,十分难能可贵。那时,虽然中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不像汉朝开始独尊儒术以后那样,把人严格分成“治人”和“治于人”两大类,突出少数统领人物的决定作用,但毕竟...
...或者叫“穷举法”,由田忌把带兵当中很重要的赏、罚、权、势、谋、诈诸项一一提出,而孙膑都说不是“用兵之急”,以致田忌急问: “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膑这才从容不迫地说出:“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文章以这种...
...孙膑说:“就地形的一般状况而言,向阳的地方是表,背阴的地方是里,大路为纲,小路为纪,掌握了大小道路的分布状况,布阵用兵就可以自如了。大路畅通的地区有利于运动作战,而小路难行的地区就不便于运动作战了。凡是用于作战的地方,日照的条件都很重要,...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这篇文章讲述对待敌国的态度,但两部分各有侧重。第一部分讲述两军对垒时,对待不同敌军的相应态度和办法。孙膑把敌军分为五种类型:即威武强大、高傲骄横、刚愎自用、贪婪猜忌、优柔寡断。从孙膑所说特点来看,这里所说的军队,实际是指统兵将领的特点。...
...这是一篇综合论述临敌战术的文章。孙膑在文章中,对多种情况下的战术,作了详尽的讲述,下面结合实例作些具体分析。军队的编组和指挥,是军队能否充分发挥战斗力的关键问题,组织严密,指挥有效,运转灵活,军队就有战斗力,就可以发挥整体威力。文中谈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