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痘疮以正面为主,盖五脏之精华,皆上着于头面也。故身上疮痒而抓破者,不为大害,惟正面不可犯动一处,苟于眉目鼻面之间,抓破一处者,此肺热也,急用甘桔牛蒡之类,以解之。其痒即止者,乃佳兆也。如痒不已,则浸淫渐开,其气泄而其痒愈甚,必至满面抓破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32-16.html

敬斋秘传针灸书,治取穴绘穴图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标明病证名,病证包括伤寒、中风、杂病以及妇人、小儿等,检索十分方便。 由于《秘传杨敬斋针灸全书》收载宋元以来不少针灸学术文献,而绘制大量人形图来标明治取穴,便于后学于临证急用之际,随图取穴,法捷而明,这在现存古代针灸书中是极为罕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22.html

头面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夫诸阳之会,在于头,心之华,在于面,痘为阳毒,而心主之,是以痘疮头面少者轻,头面稠密者重,头面预肿者危,头面疮破烂腥臭者,凶。故古疮之轻重,莫如头也。况人之一身,内则心为君主,则头为元首,病有真心痛真头痛,为不可治者,以见不可轻犯也,《...

http://qihuangzhishu.com/342/1595.htm

颈项部(左右凡一十八穴)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缺盆∶二穴,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中。治寒热,瘰 ,缺盆中肿,溃则生,胸中热满,腹大水气,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不直刺,太深使人逆息也。7.人迎∶二穴,一名五会。在颈大脉动脉应手,侠结喉傍,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

http://qihuangzhishu.com/716/96.htm

针灸易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李守先 朝代:清·嘉庆三年 年份:公元1798年 绘图针灸易学序 自序 卷上 针灸源流 一手法 手法歌 论修针 论取寸 论持针 论定神 四明高氏补泻 论退针 论合法 论晕针 二认定穴 纪氏治法 行针指要歌 聚英先生百赋认定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yixue/index.html

针灸戒烟更健康_针灸临床_【中医宝典】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香港卫生署推行的“中医针灸戒烟”计划中,两地中医药专家提出以中医针灸为主、配以健康辅导的综合性控烟技术方案。 近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香港卫生署推行的“中医针灸戒烟”计划中,两地中医药专家提出以中医针灸为主、配以健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71.html

头面风_《圣济总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加至十丸。荆芥薄荷汤下治头面风。头目昏眩。肩背疼痛。头皮肿痒。颈项拘急。檀香散方白檀香(锉半两) 甘菊花(择三两) 芎 (二两) 甘草(生用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薄荷汤调下。茶清或沸汤调亦得。治头面风。面热烦躁。皮肉如乱...

http://qihuangzhishu.com/122/190.htm

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另说:“大杼旁三寸”(《医学入门》)、“平开大椎三寸”(《循经考穴编》广注)、“横直陶道四寸七分微高些”(《针灸集成》)。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及副神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277.htm

缠喉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即患缠喉风以颈项肿大等为主要表现者,又名阳毒喉风,多由火毒上冲所致。见咽喉红肿疼痛,甚或肿连腮项,胸闷气促,目睛外突。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阳毒喉风身发热,肿连头项目睛突,气粗短促鼻扇张,主去痰涎方可治。”治宜解毒泻火...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216.htm

督脉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考穴:后溪二穴,小肠经。小指本节后外侧骨缝中,紧握拳尖上。针一寸,主头面项颈病,与申脉主客相应。治病:〔西江月〕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凡治后...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167.htm

共找到231,1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