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岩与“癌”通。 【岩】 与“癌”通。本症初起状如结核,以后坚硬如石而不痛,一般于几年后才溃烂,流血水而无脓,疼痛彻心,患处翻花,较久则有少量脓液蔓延疮面,发生恶臭。因疮面高低不平如岩石,故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34.html

瘿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瘿又叫“瘿气”,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的一类疾病。 【瘿】 又叫“瘿气”,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的一类疾病,多因为郁怒忧思过度,肝失调达,痰气凝结于颈部,或与生活地区及饮水有关。根据其形状和性质的不同,分为“肉瘿”,“筋瘿”,“血瘿”...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41.html

痈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痈即气血受毒邪所困而壅塞不通之意,属阳证,起初常伴有实热证候,如身热,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等。 【痈】 凡肿疡表现为红肿高起,焮热疼痛,周围界限清楚,在未成脓之前无疮头而易消散,已成脓易溃破,溃后脓液稠粘,疮口易敛的,都...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42.html

疣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疣即生长于体表的一种赘生物。 【疣】 生长于体表的一种赘生物。又称“赘疣”,俗称“千日疮”,“瘊子”,“饭蕊”等。本病多发生于手背,手指或头面部,患部赘生物初起小如黍米,大如黄豆,突出表面,其表面粗糙,状如花蕊,灰白或污黄色。疣的数目多少...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44.html

游风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游风是一种急性的以皮肤表现为主的风证。 【游风】 又名“赤游风”或“赤游丹”。是一种急性的以皮肤表现为主的风证。多见于小儿,多发于口唇,眼睑,耳垂或胸腹,背部,手背等处,常急骤发作,消退亦快,游走无定。患处皮肤起红晕,并浮肿形如云片,灼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45.html

痔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痔多由平素湿热内积,过食辛辣燥热食物,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或经常大便秘结,或妇女临产用力过甚,或久痢等原因,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所致。 【痔】 生于肛门内外。多由平素湿热内积,过食辛辣燥热食物,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或经常大便秘结,或妇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54.html

竹帘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竹帘为古代正骨工具。 【竹帘】 古代正骨工具。外形和构造与夏天的竹门帘相似。但其大小则根据患部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包裹在伤肢的外面,用于四肢骨折的固定。规均改用“小夹板”代替。...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55.html

骨伤科常用引经药_【中医宝典】

...□ 张虹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用药有归经、引经之说,起源较早,在宋代已有较多的临床运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常利用某些药物对人体某些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作用,引导与其同用的药物达到特定的部位,从而提高疗效。如《本草逢原》云:“红花散走肌表的特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737.html

骨伤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 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1958年以来,天津医院骨科在系统发掘总结传统骨伤科治疗经验手法的基础上,提出骨折治疗原则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据该院总结1958-1978年6万余例骨折患者治疗情况来看,这一治疗原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51.htm

瘭疽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瘭疽指体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随处可生,尤多见于指端腹面,故与今称的瘭疽略有差异。 【瘭疽】 指体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随处可生,尤多见于指端腹面,故与今称的瘭疽略有差异。多因外伤感毒,脏腑火毒凝结所致。其症初见皮肉中忽生红色硬肿,小...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284.html

共找到21,3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