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晕厥现象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曲池、合谷、承山、太冲等穴,再发气顺任督两脉导引气机,引气归原,自可恢复。少数病人经外气激发,出现晕厥后,病机就会出现明显地好转。这时抓紧时机,及时给予调整治疗,可以收到更好疗效。不要因为出现气晕厥而不敢再为其发气治疗而失掉外气调整机会...

http://qihuangzhishu.com/140/116.htm

晋唐到明清药浴疗法发展_药浴文化_【中医宝典】

...方剂,为药浴在皮肤科疾病运用作出了贡献。 清代药浴疗法发展到了鼎盛阶段还表现在宫廷盛行药浴。 在清代宫廷秘方中,有许多沐浴方,洗头方,洗目方其它外洗方。说明药浴疗法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在宫廷也很盛行。说明药浴疗法到了清朝无论是理论上还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yu/a14962.html

导气_《气功外气疗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导气,又称运气,是在练气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导气功法锻炼,将内气运至发放部位(手、穴位等),做到意到气到,并能感知、控制内气所到部位、方向、形态、性质以及气量大小,为通过手式与手法发放外气打下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waiqiliaofa/140-7-0.html

丹田与三关_《气功外气疗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穴”。有人也认为丹田是指人身体三个部位,即下丹田在会阴穴至气海之间,中丹田在神阙至膻中之间,上丹田在两眉间至额颅之间。【应用】丹田是练气功培养真气和凝聚真气,筑基通周天,气行任脉重要穴位。又是发放外气以激发、调整病人气机重要位置。(...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waiqiliaofa/140-5-1.html

外气诊断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肾气色紫。健康脏腑气清彻、透亮、干净,而患病脏腑气是发黑、灰、混浊。以此气色可以判断哪一脏腑有病程度。外气诊病一定要与四诊、现代仪器检查互参,才能不误病情。这些诊病法也不过测知病者真气、邪气与疾病大体情况,作为诊断和外气治疗...

http://qihuangzhishu.com/140/118.htm

气功发展_气功文化_【中医宝典】

...,把它用到医疗上来,称之为“气功疗法”。最早是1934年董浩写《肺痨病特殊疗法——气功疗法》,1938年方公溥又出版了《气功治验录》,还创立了“公溥气功治疗院”。 这样,气功一词,起于晋代许逊《灵剑子》一书中的“道气功成”,以后发展到武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a13340.html

百会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位置】两耳尖直上,头顶之正中是穴。【主治】头痛,眩晕,中风,癫痫,耳鸣,耳聋,鼻塞,脱肛,阴挺等。【应用】百会又名三阳、五会、天满、维会、泥丸宫。是练功和外气治疗重要穴位。(一)头为诸阳之会,该穴又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有沟通经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40/28.htm

易筋经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白云缭绕,韵味无穷。牙根咬紧后,自觉耳根颤动,上两鬓、津液满口,将津液慢慢送至丹田。本势是外气疗法中一指禅、平掌、剑诀等手式推、拉、引手法,用“力”运“气”发气基础功夫。四、摘星换斗【原文】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

http://qihuangzhishu.com/140/84.htm

发功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发功,又称“发放外气”,古称“布气”。是经过练气、导气锻炼,将自身内气运至指、掌,或其他发气部位,再运用发功手式和手法,将气发放到患者经络、穴位上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40/94.htm

天庭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遥感等功能。用特殊方法向此处发放外气可以激发气机,诱发功能,俗称“开天目”。向本穴发放外气慎用三点拉线法,因易导致气机紊乱、昏厥、头晕等症。...

http://qihuangzhishu.com/140/29.htm

共找到989,6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