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整理发掘的借鉴意义_【中医宝典】

...医学的发掘整理不仅涉及1700万人口的、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而且更重要的是,医药学的整理发掘和口承文化的著述所达到的水平,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近10年中,以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为基地,编著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77.html

第四章第一节早期农业对医药的促进作用(1)_【中医宝典】

...水源条件好 , 适宜稻谷生长 , 壮族先民早在 4000 年前就会稻作耕种,防城亚荒山、马兰嘴山、杯就较山的贝丘遗址发现的磨盘、石菩就是壮族先民种植水稻的证据。 壮族地区早期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的耕种, 对医药的发展和医药知识的积累起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2.html

第四章第三节古代科技与医药_【中医宝典】

...马头乡青铜针年代最早,贵港银针的形制与现代针具更加接近,足以表明其在当时的先进性。可见医药与古代科技密切相关,并随着古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积累经验向前迈进。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5.html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医药的关系_【中医宝典】

...海洋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药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开发潜力。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相应的是医药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从柳州、桂林、南宁、百色等处发掘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中,壮族先民们所使用的工具先后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91.html

骑竹马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点好穴位,作好标记;先涂大蒜汁,将艾炷置穴上,点燃施灸,5~7后贴清水膏或消毒纱布。化脓时,每日换膏药1~2次,疮约4~6周愈合。 【主治病症】 脑疽、肠痈、牙痈、四肢远端部位的一切痈疽疔疮等。近来有人用治脉管炎也取得一定疗效。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83.html

疮不发法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脓出即愈。资生经王氏云。予见人不发者。频用生麻油渍之而发。亦有皂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发。亦有恐气血衰不发。于灸前后煎四物汤服。以此汤滋养血气故也。盖不可一概论也。予尝三里各七。数日过不发。再各。右足发。左足不发。更左足一遂发。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6-79.html

之不发_《卫生宝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国信副使覃公中四十九岁.至元丙寅春.病脐腹冷疼.完谷不化.足 寒而逆.皮肤不仁.精神困弱.诊其脉沉细而微.遂投以大热甘辛之剂.及气海百.三里三穴各三七.阳辅各二七.三日后以葱熨.疮皆不发.复前穴根据前数.亦不发.十日后.疮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ishengbaojian/632-12-1.html

明堂应验小儿穴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并是曾经使用累验神功。今录于后。□顶上旋毛中(及耳后青络脉。各三。炷如小麦大。治小儿惊痫。先惊悸啼叫。后乃发也)。鼻柱上发际(宛宛中。。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风痫。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尺泽二穴(在肘中横文约上动脉中。各一。炷...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11-13.html

心气法;取痔漏法;小肠疝气穴法;肠风下血法_《针灸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以指按定,磊于天突骨上,两边垂向背后,以两条草取般齐,垂下脊中尽处是穴,效。取痔漏法痔疾未深,止长强甚效。如年深者,可用槐枝、马蓝菜根一握,煎汤取水三碗。用一碗半,乘热以小口瓶熏洗,令肿退,于原生鼠奶根上之,尖头不效。或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cheng/1043-12-10.html

疮不发法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脓出即愈。资生经王氏云。予见人不发者。频用生麻油渍之而发。亦有皂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发。亦有恐气血衰不发。于灸前后煎四物汤服。以此汤滋养血气故也。盖不可一概论也。予尝三里各七。数日过不发。再各。右足发。左足不发。更左足一遂发。是...

http://qihuangzhishu.com/601/127.htm

共找到63,1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