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望诊、闻、问诊和切诊等种诊病方法的合称。必须结合连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了解病情,为辨证和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153.htm

总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弦为阴.而察阴阳之法.莫过于此.于是诊脉之精.至此大备.何以言之.人之先天禀于阴阳.而阴阳复生于胃气.唯谷神兴.而营气足.故脉行焉.中涵先天四时五脏之正.而养于胃气.以见其间.是以脉常有神.而可以阴阳逆从之法.而阴阳逆从之法.必首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7-2.html

目的解释_目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挖去眼睛。 舊唐書.卷三.太宗本紀下:「君臣之際,遭遇斯難,以至目剖心,蟲流筋擢。」...

http://hanwen360.com/c/321096.html

中医的闻 _中医闻_【中医宝典】

...闻是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的变化;嗅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 (一)闻声音 1.发声:发声重浊,声高而粗,多属实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2/a11976.html

尤重望、切,方治芳淡轻灵_【中医宝典】

...绍派医家在临床诊察疾病时,特别重视中的望和切。俞氏曾谓:“凡伤寒时病,须先观病人两目,次看口舌”,其后之何秀山、赵晴初、胡宝书、曹炳章等均然。他们认为“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目系则上入于脑,脑为髓海,髓之精为瞳子。凡病至危,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89.html

在外科中的应用_中医临床中医外科_【中医宝典】

...望、闻、问、切,是外科辨病与辨证的重要手段。的内容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临床运用时必须合参,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辨证。望、闻、问、切的一般内容,在《中医诊断学》中已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chuang/b33085.html

指纹_《推拿》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端,而交于手阳明,此即指纹是也。明如景岳,犹谓此纹为手阳明浮脉。不知手太阴经起于中府,而终大拇指之少商;手阳明经起于食指商阳,两不相值,若无此旁支交通营卫,不几令太阴阳明表里断绝乎。况此脉可,人所不知。其迟数代促,与太渊一毫无异,但脉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684-9-2.html

纹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小儿虎口脉纹的颜色。见《》。又名手筋色、虎口脉色。《幼科全书》:“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脉纹的颜色一般能反映病情的寒热虚实。纹色红赤,多属火;淡红者为虚寒;纹见深红紫黯,为热极邪郁,或为血瘀内阻;纹色...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25.htm

要点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妇科疾病的要点,在对全身症状了解的同时,着重阐述经、带、胎、产方面的诊察方法。在临床上必须合参,不可偏废。...

http://qihuangzhishu.com/81/30.htm

心得_【中医宝典】

...一、脉总纲是阴阳 “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的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96.html

共找到190,1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