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官职名。此为唐代地方卫生官员,又称医药博士,早在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学生。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医药博士为医学博士;诸州置助教。”医学博士的职品高低与州府的大小有关:大都督府设一人,从八品上;中、小...
...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医学教育,在太医署内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学制5年,促进了儿科专业的发展。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中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该书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积极的小儿护养观。...
...公元八世纪初,唐代本草学家陈藏器写的《本草拾遗》中所记载的动物药理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药理实验。 所谓动物药理实验,是指为了弄清药物的性能,用动物进行试验。 《本草拾遗》中载:“赤铜屑主折疡,能焊入骨,凡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直入骨伤处...
...作用。 上述资料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应用清创缝合术的国家。桑皮线作为缝合线,是我国医学史上重大发明之一,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 邬时民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 人尿是个“宝”。利用人尿制药,在世界上已有悠久历史。 普遍认为,最早利用人尿制药的先驱者是德国化学家布特南特。布特南特确实为世界现代人尿制药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是,世界上最早利用人尿制药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古代,...
...唐代一种医疗保健机构。这个机构内分设医学各科,除作为医疗保健外,也有兼管医学教育的。宋代把这种机构改称“太医局”,明、清则改为“太医院”。唐代四科唐代“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在医科中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
...《黄帝内经》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是约成书于战国以至秦汉间的医学理论性论著,它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约14万字。它托名于“黄帝”,实则是古代许多医学家的劳动成果,它是祖国医学中最宝贵、最光辉的遗产。 《...
...在祖国医学医籍中也有关于植骨的记载。晚清医家江考卿(19世纪)精于医治跌打报伤,曾著有《伤科方书》一书,书中记载有用于手术和麻醉药方,如“八厘宝麻药”、“扬花散”等,若因粉碎性骨折有骨缺损者,还可用其它部位的骨填充接续,而西医在1887年才...
...功能。目前的“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中国国情,也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不仅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有利于增强我国医学科研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大学与附属医院“分离”之说法是不可取的,“高校应当加强而不是减弱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