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宇 吴大真,女,1942年生。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会长,中国保健养生协会会长,北京国际医药促进会副会长。著有《临床医师诊疗技巧》、《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名中医绝技良方》系列丛书,...
...《茶饮保健》木香吴萸茶原料:木香5g、吴茱萸3g、小茴香2g、川楝子2g、花茶3g。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温经理气,散寒消疝。用途:寒疝;偏坠小肠疝痛;小腹冷痛。来源:《医方简义》。 目录 《茶饮保健》...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清·叶天士(叶桂) 总论 各论 温病大纲 逆传入营 流连气分 邪留三焦 里结阳明 卫、气、营、血...
...《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著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勾践卧薪尝胆,...
...目录 《杂病源流犀烛》麻黄吴萸酒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杂病源流犀烛》:麻黄吴萸酒【处方】麻黄、吴萸、升麻、苍术、羌活、藁本、柴胡、黄芩、黄连、黄柏、半夏、川芎、细辛、红花、蔓荆子。【功能主治】头痛,胸中痛,食少,咽嗌不利,寒冷,...
...的美誉。丰富的吴文化底蕴,给吴中医学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也为吴中医学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如果说丰富秀美的吴文化是吴中科学艺术之源,那么悠久精湛的吴门医派则是其流。 苏州历代名医辈出,从周代至今,有记录的名医千余家,其学术成就独树一帜,...
...《备急千金要方》吴秦艽散治风注入肢体百脉,身肿,角弓反张,手足酸疼,皮肤习习,身体尽痛,眉毛堕落,耳聋惊悸,心满短气,魂志不定,阴下湿痒,大便有血,小便赤黄,五劳七伤,万病皆治方。秦艽 蜀椒 人参 茯苓 牡蛎 细辛 栝蒌根 麻黄(各十八铢...
...目录 《不知医必要》北味吴萸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不知医必要》:北味吴萸汤【处方】肉蔻霜1钱,北味6分,吴萸(泡)5分,白术(净炒)1钱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肾泄,五更即溏泻,经年不愈。【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温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论》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论》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论》有颇多的注释和发明。卷末另撰胃气论、寒疫...
...温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论》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论》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论》有颇多的注释和发明。卷末另撰胃气论、寒疫...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