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兴起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使在我国土地上成长起来这门新兴学科,既吸收了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又具有中国特色。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陆续制定颁布了有关康复医学法规和计划,以促进其发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05.htm

朝鲜医学发展概况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汉医业(包括朝鲜民族医)汉医师,批准了420名汉医(包括朝鲜民族医),允许他们开办汉医诊疗所,为发展壮大中国朝鲜民族医队伍,振兴朝鲜民族医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自1921年至1945年近二十五年间朝鲜民族医队伍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朝鲜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08.htm

辽夏金元时期药物学和方剂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他还提出用炮制方法改变药物升降趋势。升降浮沉理论用以概括药物作用于人体趋向。对发展药性理论,指导临床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二)本草著作概况 1、综合性本草著作:金元时期,综合性本草著作编纂进入了历史上一个低谷时期。元代至元二十一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3.html

两汉及三国时期中医文献发展概述_【中医宝典】

...统一文字等,均为汉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反映在各种文献事业上,值得提及者有两大方面。一是对汉前及汉初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一是在前朝文献基础上,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新的文献。这两方面,在医学文献领域中,均有所体现。体现于该时期文献著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36.html

现代医疗卫生与康复医学事业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劳动人事部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医学人才、继承发扬民族医药学、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支援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建设文件,因此,推动民族地区卫生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综观我国少数民族卫生事业四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央有关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9.html

中医药学文明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得到了全面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重要时期。政府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铜人、改革...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5-1.html

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痹症向神宗帝请求派医,翌年神宗帝遣翰林医官邢慥、朱道能、沈绅、邵伦及等八十八人,带百种药材赶高丽为文宗治病。两国医人来往,直接促进了两国医学发展。 医事制度方面,宋化之初,高丽仿照唐制设置机构,授与职衔,实施医学教育和医业科举制度;置大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8.html

我国疗养事业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我国拥有丰富自然理化因子疗养资源,如矿泉、海滨、湖泊、名山、森林等。但是,全国解放前,而在解放区,在陕北老革命根据地、东北解放区就兴办有疗养院、修养所,为革命军人、职工和学生服务。1951年2月国家正式公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工会系统...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02.htm

建本图书与医学传播_【中医宝典】

...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体系。中国医学有数千年历史,它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是分不开,中医从小到大、从局部到跨区域大面积发展,与各种传播手段、传播载体发展有着极其密切关系。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五代宋元时期战乱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14.html

汉唐时期养生文化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秦皇、汉武都是长生不老追求者,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 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影响了我国意识形态、医学和养生保健发展; 隋代 王通提出儒、佛、道“三教归一”纲领后,三家之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推行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36.html

共找到872,6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