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的研究现状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象描记仪器所描记出的图,去分析图形的频率、振幅、波形等,对中医传统脉象进行客观化指标的探索和研究,以寻求传统客观的规范标准。 1、图的定型是寸脉图与传统脉象的联系或对照,因为脉象仪的工作方法是在模拟中医的切脉方法,把脉象的区别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7.html

寿小云:中医诊解读身心奥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心理诊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并在挖掘传统中医理论和融合各民族法基础上,把中医诊运用到心理学研究领域,形成了中医心理理论。 20多年前,寿小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时,他给病人诊脉尤其用心。由于他善于诊,诊收集的疾病信息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452.html

之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者死。” 《活人书》:“沉牢痼冷。” 《四言举要》:“积聚在里,牢急者生。” 《医宗必读》:“沉牢痼冷。蒿血在中,牢大却宜。” 阐微》:“牢面兼敷,热邪阻滞。牢而兼迟,痼冷寒积。牢而兼实,癜积郁结。” 之相兼较少见,因牢本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5.html

关于《丹医秘授古法》的抄本_《丹医秘授古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研究院1962年5月11日]分经候法(周潜川大夫报告)一、分经候之由来古人的分经候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诀》是我国较早的两部专著。在此...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htm

如何对待《内经》的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只有对《内经》深造有得,还其历史本来而目,正确估价其价值和影响才能真正理解它,并取得合理的进一步阐发的条件。 《内经》的法,可能不是古代法,或者说医经一派法的全部,这可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内容在法上不尽同于《内经》的精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7.html

卷三十六 记第十八_《礼记正义》

...。动众,谓师役之事。○宪音献。謏,思了反,徐所穆反。闻音问,声闻。度,大各反。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就,谓躬下之。体,犹亲也。○下,户嫁反。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乎!所学者,圣人之道在方策。○策,初革反。 [疏]“发虑”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132.html

症治方序_《症治方》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于.不略于症.详于方.不略于治者也.然其为幅仅二百余.未满十万言.于以 轩岐绎长沙河间主婺朱氏而 及诸家庶几备矣.余以是勉.冲孺氏梓行之.以嘉惠来故虽不能序其所以然.而亦不敢默也.则亦言其论方.先论治者.以告于世而已.挑灯竟读越宿而序....

http://qihuangzhishu.com/702/3.htm

诊临症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重视诊,将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也可以重现扁鹊之 老百姓对它的痴迷不亚于中医界,近十几年,诊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诊,可有可无”、“不过是障眼法而已”的言论,已经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诊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在中医四诊中的地位,时珍有四诊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诊之末到否定诊的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内经》法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在学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后世的是《内经》的发展和继续。这是因为法是医经一派的特色,而《内经》则是自汉末以来仅存于世的医经。 通过《内经》将古代医经家对的探索和成就流传了下来。《内经》所载录的法内容尽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共找到766,7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