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三)_【中医宝典】

...然而却能从中看出上下的衔接与发展变化。 (二)关于医学起源问题。中外史界、科技史界历来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8.html

中医历史-中国医学通史简编_【中医宝典】

...则各不相同,然而却能从中看出上下的衔接与发展变化。 (二)关于医学起源问题。中外史界、科技史界历来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59.html

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维吾尔族医学的新起点新疆解放后,维吾尔重见光明,获得新生。1956年自治区卫生厅专门组织考察小组分赴南疆地区、市、县、乡村调查研究维吾尔,并写了“这是一支潜在的有生力量,她在维吾尔聚居区担负着医治疾病的重任”的报告。同年,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09.htm

医学史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htm

朝鲜族的医学发展_民族中医朝医_【中医宝典】

...很大发展。据当时和龙县公安局和延吉道尹公署文件记载,我国朝鲜民族队伍里的一些有志之士,配合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民族医学教育,于1920年在和龙县成立医学研究会,吸收会员48名,开展民族医学教育,此后各地又相继成立了类似的医学研究会,大量吸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87.html

编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经过史学家们长期的学术酝酿、研讨,筹划,最终在卫生部和老一辈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关怀下,动员组织了全国史界(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专家学者,于1987年正式开始编写工作,《中国医学通史简编》各分卷历时八个春秋,经多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4-0.html

关于医学的起源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史学家们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诸如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源于劳动等等,都各有所据,又各有所偏。医学的起源,不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所能解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7-7.html

中西医融合 构建完美医学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姓“中”还是姓“西”? “西医化”只能毁掉自己,中医特色才是生存之本 背景:在现行“以药养”的医疗补偿机制下,生存问题将各类中医院逼到发展的十字路口。在利益驱使下,中医院西化之风愈刮愈烈,中医特色日渐退去,从西药处方量、高精尖医疗器械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2.html

必备药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提脓呼毒,生肉生皮,续筋连骨;又有薰蒸烙灸,吊洗点等药,种种各异,更复每症不同,皆非一时所得备,尤必须平时合。乃今之者,既不知其方,亦不讲其法;又资本以蓄药料,偶遇一大症,内科则一煎方之外,更无别方;外科则膏药之外,更无余药。即有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60/54.htm

医学真传》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高秉钧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一 序二 高士宗先生手授医学真传 医道失传 门经论 五运六气 六淫外感 七情内伤 脏腑经络 三焦 命门 气血 水火 阴阳 部位 原病 治病 方药 婴儿 痘 附案 伤寒 发热 恶寒...

http://qihuangzhishu.com/858/index.htm

共找到90,4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