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门(瘕.血肿 热入室.)_《丹台玉案》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坚硬如石.朝宽暮急.脐凸发喘.桃仁 红花 归尾 牛膝(各一钱) 三棱 蓬术(各二钱) 苏木 木通 官桂 青皮 穿山甲(各八分) 酒煎空心服.神仙蒸脐法 瘕.疯等症.(方见噎膈门)桂红丸 .神效.官桂 红花 桃仁 当归梢 ...

http://qihuangzhishu.com/649/137.htm

傣族医药概述_【中医宝典】

...傣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的传统医学,它有着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傣医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风、土、水、火“四塔”,而人体同样由风(气)、水()、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63.html

民族医药:土家族医药_【中医宝典】

...医学萃精》一书,此书是集传统中医与土家族医药为一体、突出地方特色的医药专著。 土家族医药认为人体主要由三元、十窍、肢节、筋脉、气血精组成,认为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瘟气(指引起疾病之风、寒、湿、火)、生活饮食、劳损外伤、情志、气血失调、冷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431.html

_《医学纲目》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分)用水煎至七分,温服,送下大消丸。□〔丹〕治一妇人,因有大不如意事,遂致膈满不食。因循累月,积成 ,不能起坐。至午巳间必发热面赤,酉戌后热退,面赤亦退。至夜小便虽数,每出数滴而已。六脉沉涩而短小,左右一般,重皆有。经水虽按月,亦数滴...

http://qihuangzhishu.com/335/280.htm

第三章 第一节 医药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医药一样,源远流长。 火的使用,为壮医灸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促成了壮医灸法的萌芽。人们在烤火取暖时,有时会发现某些疾病减轻甚至消失,经过无数次的经验积累,壮族先民便逐渐认识到火灸的治疗作用,故壮医灸法应是伴随着壮族先民对火的使用而产生和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9.html

_《脉因证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炒)栝蒌丸 治胸,或胁下逆抢心。栝蒌子 枳实 陈皮栝蒌皮,穣末熬丸。胸切痛,加栀子烧存性、附子炮,各二两。...

http://qihuangzhishu.com/744/48.htm

中华医药奇葩——维吾尔医药_【中医宝典】

...开发利用,维吾尔医药显得步履维艰,亟待及早与其它民族医药共同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历史悠久的维吾尔医药,长期以来集阿拉伯、古希腊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医药学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发挥着神奇的效用,孕育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446.html

_《丹溪心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后感寒,饮食不化,心下,宜藿香、草豆蔻、吴茱萸、砂仁;成窠囊,用桃仁、红【入方】吴茱萸(三两,汤浸煮少时) 黄连(八两)粥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白术陈皮汤下。玉液丸软石膏(不以多少,又云火焰红出火毒)上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服之专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xixinfa/650-14-7.html

满门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生姜(四两)上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煮三升服,日三次。(仲景)甘草泻心汤 治下后腹中雷鸣,心下硬,再下之益甚。此非结热以其胃中虚,客气上逆也。半夏(半升,泡) 黄芩 甘草(各三两) 黄连 干姜(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煎法同上。(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45-1.html

癣_《急救广生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新布裹,熨痛处,冷再换。(《孙真人方》)灸 择破日,清晨令患人勿饮食,一进门槛内即睡倒地上,将病患男左女右手,以掌至指根长短为则,在肛门。往背上比得停留,以墨记之。艾七炷,用七姓人揉熟在患人头前。地上摆七壮如王字样(图),七壮之尖,...

http://zhongyibaodian.com/jijiuguangshengji/663-7-27.html

共找到778,9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