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_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因忆先君尝谓丰曰∶“一岁中杂少而多,若不于治之法研究于平日,则临证未免茫然无据。”丰谨志之,至今耿耿不忘,嗟乎!自先君见背,又二十余年矣。丰历览诸家之书,引伸触类,渐有心得,每思出鄙论以问世,俾世之知我者以匡不逮,又自惭一介布衣,...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710-4-0.html

松节_《本经逢原》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苦温,无毒。发明 松节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风湿诸宜之,但血燥人忌服。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湿。今医治痘疮湿烂,取其凉燥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33/472.htm

_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邪是时令病致病因素的统称。 【邪】 泛指与四时气候相关的邪,是时令病致病因素的统称。...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822.html

秋水仙碱的注意事项_内分泌代谢痛风_【中医宝典】

...草【中药大全】秋石【中药大全】蚯蚓【本草纲目】完整版相关书籍秋水仙碱_《药理学》秋为疟_《医学纲目》秋霜散_《博济方》秋温_《中医词典》秋暑(附:秋凉)_论歌括新编》秋温恶候叠见证_《余无言医案》秋暑(附:秋凉)_论歌括新编》...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7072.html

秋季预防感冒_【中医宝典】

...伴有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喉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难出等一系列上呼吸道黏膜津气干燥的现象,简称为“燥象”。 燥象有“温燥”和“凉燥”之分。温燥的临床表现,除了上述的燥象外,还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舌红、脉数大等特点;而凉燥则与温燥不同,凉燥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58.html

寒热往来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寒热往来指恶寒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发作的情况。 【寒热往来】 指恶寒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发作的情况。这是少阳正邪相争所出现的热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510.html

燥——养阴益气是关键_【中医宝典】

...常称为“秋燥”。燥气为,伤皮毛则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侵上窍则有口鼻咽喉干燥征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秋燥常易伤肺,引起以咳嗽为主症者,称为“秋燥咳嗽证”。常见的证型有“凉燥”和“温燥”之分,辨治也有所不同。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355.html

卷四百五十八_《全唐诗》

... 欲界凡夫何足道,四禅天始免风灾。 卷458_4【中诗十五首·中五绝句】白居易 世间生老病相随,此事心中久自知。 今日行年将七十,犹须惭愧来迟。 方寸成灰鬓作丝,假如强健亦何为。 家无忧累身无事,正是安闲好。 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8518.html

寒热往来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恶寒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发作的情况。这是少阳正邪相争所出现的热型。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hanrewanglai-1051.html

秋燥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二种类型。详见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938.htm

共找到1,178,4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