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术便览》拔毒疔苍耳散用苍耳根茎苗子,烧灰为末,醋泔靛水和泥涂上,数次效。 目录 《仁术便览》拔毒疔苍耳散 《便览》拔毒疔苍耳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仁术便览》拔毒疔苍耳散 用苍耳根茎苗子,烧灰为末,醋泔靛水和泥涂上,数次效。 ...
...舌疔以疔生于舌上,故名。 【舌疔】 疔疮疾患之一。以疔生于舌上,故名。是由心经郁火成毒所致。其症状为舌面上长豆形紫庖,坚硬痛剧,甚则出现寒热等全身症状。...
...目录 《痘科金镜赋集解》拔疔丹 《疡医大全》拔疔丹 《疡医大全》拔疔丹 《千金》拔疔丹 《经验方》拔疔丹 《外科方外奇方》拔疔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痘科金镜赋集解》卷六:拔疔丹【处方】珍珠1钱,牛黄5分,蟾酥3分,麝香2分,...
...耳疔指生于外耳的疔疮。 【耳疔】 指生于外耳的疔疮,多属肾经火毒引起,疔疮色黑根深,又名“暗疔”。发作时痛如锥刺、寒热头痛并作。...
...痈疔百效丸,原名疔疮丸,或名巴豆二黄丸。余常用之,百发百中。推而用之于一切痈毒、疖肿,皆获奇效。余以其治疗之效既彰,而治痈之效,由余经验而得,乃改以今名——痈疔百效丸。疔疮丸原为清代医家卢成琰氏方,陈修园医书中亦予附载。方用巴豆(去皮膜)...
...又称为“疔疮”。外科常见病之一。因其坚硬而根深,形如钉状,故名。多因火热之毒蓄结所致。疔的名称很多,常以发病部位及症状而定名,如“面疔”,“指疔”,“足疔”,“烂疔”,“红丝疔”,“疫汀”等。临床表现;初起形如粟粒,上有白色脓头,形虽小而...
...托盘疔为疔疮疾患之一。 【托盘疔】 疔疮疾患之一。因疔在掌心,影响病者的手势,常如托盘状,故名。又称“掌心毒”。是由心与心包络二经火毒炽盛而生。疔小根深,肿痛剧烈,甚至可腐烂掌部筋骨,并有寒热交作,不思饮食等症。...
...目录 《外科全生集》回疔散 《外科全生集》回疔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外科全生集》:回疔散【处方】有子土蜂窠1两,蛇蜕1条(不经地上者佳)。【制法】泥裹,煅存性,为细末。【功能主治】一切疔走黄。【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送下。【...
...痘疔枭毒乱正疮,色紫黑黯形坚强,先出先长妨诸痘,针刺随贴四圣良。[注]痘疔之成,由枭毒蕴伏,锢蔽于肌肉之间,痘未出疔先出,痘未长疔先长,其色紫黑其形坚强,五藏各有所见,心疔色赤,起于颧阜胸乳之处,肝疔色紫,起于左太阳,左胁眼胞,两臀阜之处...
...西医治疗 【治法】 清热解毒,消疔散肿。 【方药】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芍15克,夏枯草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 若恶寒发热者,加荆芥10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