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为多孔菌科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味甘淡、性平,既善渗湿利水,又能健脾宁心。 其用药部位不同,功用不一: 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消肿。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赤茯苓:为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
...[配方] 生州乌、生草乌、草拨、白芷各10克,细辛5克,冰片3克,白酒250毫升。 [制法] 将前5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4天后,去渣取汁,加冰片,溶化,即成。 [功用] 消肿止痛。 [主治] 牙痛。 [用法] ...
...冰片(一钱) 硼砂(五钱) 明雄黄(二钱) 黄柏(蜜炙,二钱) 靛花(二钱) 甘草(炙,三钱) 鸡内金(即鸡肫皮,烧存性,一钱) 人中白( ,五钱) 川黄连(二钱) 元明粉(二钱) 铜青( ,五分) 薄荷(炒,三钱)共为极细末。吹患处。一...
...滤去渣,再加入东丹(一般500g药油加东丹195g)、轻粉,充分搅匀成膏。功效:消肿清火,解毒生肌。临床应用:主治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二)红灵丹 组成:雄黄18g,乳香18g,煅月石30g,青礞石9g,没药18g,冰片9g,火硝18g,...
...本是同根生,功用各本同 有些中药,从名称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是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如车前草与车前子等。有的中药虽然名字不同,却也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如: 枸杞子与地骨皮:地骨皮是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根皮 ...... ...
...咯血、尿血、便血,湿热下注之热淋、血淋、泄泻、痢疾、外阴肿痛、痔疮肿痛出血,以及蛔虫病、百日咳、疥疮和体癣效果明显。常与大黄、黄芩、水牛角、生地黄、冰片、牡丹皮、赤芍、白茅根、仙鹤草、小蓟等药配合使用。 炒黄连长于燥湿清热,对湿热中阻之胸闷...
... [配方] 五加皮156.3克,紫草、薄荷脑各93.8克,冰片31.3克,80%乙醇8000毫升。 [制法] 将前2味研碎,置容器中,加入80%乙醇,密封,浸泡24—48小时后,过滤去渣。滤液中加入冰片,薄荷脑,溶解后滤过,搅匀,即可。 ...
... [配方] 一见喜4份,榆树皮3份,地榆3份,冰片少许,80%乙醇适量。 [制法] 将前3味晒干,分别研成细末,称准,混匀,置容器中,加入80%乙醇(使其浸透药粉后高出药层3~cm即可),密封,浸泡48小时至1周后,过滤去渣,并加入冰片...
...槐花是豆科植物槐的花及花蕾,一般将开放的花朵称为“槐花”,花蕾称为“槐米”,二者功用相近,故多不予区分。夏季花蕾形成或者花开放时采收,晒干备用。 槐花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治吐血、便血、痔疮出血、尿血崩漏以及...
...补、和中.甘温.(蔗浆寒、经火煎炼成糖则温.)补脾缓肝.润肺和中.消痰治嗽.中满者勿服.多食助热.损齿生虫.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糖霜.坚白如冰者为冰糖.(食韭口臭、沙糖汤解之.)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