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问》第十三篇_【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其内,针石不能...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3.html

养生脾胃为主_《寿世传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故东垣《脾胃论》曰∶历观《内经》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胃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一有所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此诸病之所由生也。即如脏腑脉候,无不皆有胃气,胃气若失,便是凶候。如凡气短夺而声哑喘急...

http://qihuangzhishu.com/334/45.htm

论_《素问悬解》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毒药不能其内,针石不能其外,故可移,祝由而己。伸宦,求伸于宦场也。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外伤空窍肌肤,内至五脏骨髓,小病必甚,大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290/62.htm

形神合一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归纳起来,不外“养神”与“养”两大部分,即所谓“守神全形”“保形全神”。(一)守神全形在形神关系中,“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4-7.html

静神与养生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将、神奉为人之三宝,三者对人的健康养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因此古人养生就以调神为第一要义。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积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形式,最终达到体平和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013.html

脏腑娇嫩,未充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即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柔嫩。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肌肤筋骨、精血津液等。指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充,指充实。脏腑娇嫩,未充,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http://qihuangzhishu.com/79/21.htm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固精、调、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htm

明清时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另外,从十四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期间,由于中外交通的发展,中外医学交流活动亦日益频繁,有养生专著被译成外文出版发行,西方医药学传到中国的也空前增多,这对世界医学我国的医学养生学的发展,都有一定促进作用。一、养生重“命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5.html

中医养生防病中的理论观点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全神。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调神。...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49.html

中医养生防治病中的理论观点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全神。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调神。...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873.html

共找到827,5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