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发热主要表现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唯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相合,无热可发”。上述诸发热证,虽性质各不相同,并且不论高热低热,均有一定规律性,皆可按六经辨证施治。本例患者间歇性低热反复发作,已三年之久,但未...
...18克 生姜240克 童便为引【五诊】2月28日。皮现红疹。眼胞浮肿略消,神情呆滞好转,余证同前。改用自制不二丹,开窍散淤。另加砂仁30克 、白蔻30克 、草果30克 共为细末,饭后冲服少许,健脾行气,温中燥湿。【六诊】3月9日。红疹消,食...
...太阳表邪未去,先宜温经解表为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主之。处方麻黄10克 制附片30克(久煎) 辽细辛3克 桂枝6克 炮姜20克 血余炭20克 甘草15克【二诊】服上方二剂,关节痛稍减。眼肌有轻微跳动感。苔转灰白腻,余证如前。精神萎靡,...
...12月18日追访:患儿已长成人,参加工作。体重110斤,身高1.64米。喜爱体育运动,在中学时为业余足球运动员。【按语】此例虽属罕见,但按六经辨证,其主证既属少阴,并兼太阴寒湿;因此,病在何经,即可用其法其方施治。本案之获效,初看之,似某方某...
...伤寒病热不重,感寒感风感湿感温热而变他病也。夫如是,则可期六经病愈日期矣。太阳篇曰∶发于阳者七日愈,以是数计之,乃知六经之病自一日受者,七日当衰。二日受者,至八日衰。亦是七日之数也。故七日邪在太阳,幸而更不传阳明,更无变证。则至七日太阳病衰,...
...减量,数服而痊。时在抗战之前二年,有患者张姓,盐城人,年四十余岁,为仁济医院工友,患生腹水,即中医之水臌胀证也。渐至腹胀如鼓,症状如上文所述。经该院医师为之放水,以套管针刺人腹部之皮下深层,放出水量颇多,腹胀立消,至为爽快。但日常饮食所需,...
...、脉、肌、皮五痹;若进而发展至脏腑机能障碍,则更为严重。范老认为:纵有千变万化,究其病因,不外风寒湿热诸邪闭阻之部位不同。总其要,皆不离六经之传变规律。这正是辨认此类不同病变与循经用药之关键所在。以本例厥阴证骨痹而论,其主要脉证亦不外“手足...
...中颇为罕见。此证对产妇而言,生死反掌。其致命之危,首在麻疹寒闭而引起之抽搐昏迷。故临证之要点,必须拨开云雾,辨析其症结。综观患者麻疹寒闭诸证,按伤寒六经,归根到底,则为寒气盛而致痉,应属寒,属表,属实,病在太阳之经,葛根汤实为对症之良方。...
...针灸治疗,口眼歪斜有好转,余证如故。长期病魔缠身,痛苦不可言状。1975年12月来诊,按太阳少阴同病论治,服药两月基本痊愈。【初诊】时腹痛,每日大便频繁,常呈灰白粘液;间有秘结,如筷头状,临厕努挣,憋胀难忍。小便淋漓不尽,量少刺痛,欲解而...
...余论《伤寒》六经为纪表里,屡矣。究何所证?曰∶证诸华佗。《千金》引其说云∶凡伤寒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是分六层以纪表里之次者由佗始。所云入胃,即阳明病胃家实也;在皮、在肤、在肌,即太阳及阳明经病也;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