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痢患者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_传染病_【中医宝典】

...急性期严重可引起失水、酸、电解质紊乱;老年人诱发可导致。此外急性菌痢与中毒型菌痢可分别发生一些并发症。急性菌痢可并发: (1)急腹症:如肠穿孔、肠套叠、。 (2):比较常见。与变态反应有关。青年多见发生于菌痢后2周左右以大关节...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586.html

小儿菌痢宜服哪些药_【中医宝典】

...菌痢全称为细菌性痢疾是夏秋两季小儿的多发病临床常以腹痛、腹泻、呕吐、发热、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为其主要症状。小儿一旦患了菌痢应及早用药以控制病情的恶化。治疗小儿菌痢的首选药大致有如下几种: 复方新诺明:主要优点是毒性小疗效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463.html

急性细菌性痢疾可转成慢性菌痢_传染病_【中医宝典】

...急性细菌性痢疾如何变成慢性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急性菌痢主要表现为病急、发热、腹痛、及粘液便等症状。若腹泻迁延不愈病程超过两个月者即为慢性菌痢。 小儿得了急性菌痢后应该积极治疗除了注意休息以流质或半流质之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648.html

秋季吃隔夜饭容易食物中毒_中毒食物中毒_【中医宝典】

...西安市近日发生数起因吃隔夜米饭而食物的事件。卫生部门就此提醒市民夏秋季吃隔夜饭易食物中毒人们要谨慎食用。 据介绍有一种叫蜡样芽孢杆菌在16℃~50℃的温度中易在米饭、米粉及其他乳制品、肉制品、蔬菜等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毒素夏秋...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02.html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胃肠炎型沙门氏菌感染应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嗜盐杆菌食物中毒等相鉴别;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应与伤寒、副伤寒和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相鉴别;沙门氏菌引起的局部化脓感染型与其它细菌所致者...

http://jb39.com/jibing-zhenduan/ShaMenShiJunShuShiWuZhongDu265816.htm

菌痢是如何传染的?_传染病_【中医宝典】

...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传染源其危害性取决于每次大便中含菌的数量、排菌持续时间和在人群中散布的机会。急性菌痢病人排菌量大但持续时间短;慢性菌痢病人持续时间长但排菌量少带菌者特别是慢性隐匿型照常活动在人群间在广定程度上是比病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624.html

过度疲劳受凉易引发菌痢_传染病_【中医宝典】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般全年都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它主要通过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苍蝇和菌痢病人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过度疲劳、受凉、暴饮暴食都有利于菌痢的发生。 细菌性痢疾病人在发病前1至3天多有不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619.html

菌痢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有什么变化_传染病_【中医宝典】

...痢疾杆菌与免疫球蛋白m和g一起产生自动免疫效果。 国内有人专题检测了正常人及急、慢性菌痢患者的血清、唾液及粪便滤液标本中的各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发现急性菌痢患者的各种标本中免疫球蛋白g、a以及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均明显升高为正常人的2—4...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653.html

“五朵金花”治菌痢_【中医宝典】

...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的高发时节。菌痢是肠道黄连9g水煎服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有良效。 木棉花  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花。性凉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本草求原》认为:木棉“红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饮”。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370.html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_中毒食物中毒_【中医宝典】

...水样便部分病人的粪便可为脓血样或粘液血样但很少有里急后重。由于吐泻患者常有失水现象重度失水者可伴声哑和肌痉挛个别病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以至意识不清。发热一般不如菌痢严重但失水则较菌痢多见。近年来国内报道的副溶血弧菌食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083.html

共找到811,8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