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中鉴别疾病属性两个纲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实质上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具体表现。它们具体症状,可参阅“寒证”、“热证”各条。辨别疾病属寒、属热,对确定治疗有看重大意义。治法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立法处方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hanre-33.html

阳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多言,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脉象浮、洪、数、滑、实、有力,舌质红绛,舌苔黄燥,甚或芒刺等等。中的表证、热证、实证,都相对地属于阳证范围。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angzheng-102.html

阴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减少,口淡无味,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大便腥躁,小便清长或短少,腹痛喜按,脉象沉、细、迟、无力,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等等。中的寒证、虚证、里证,都相对地属于阴证范围。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zheng-106.html

八钢辩证之寒热辨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则是对疾病本质判断。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素问·圣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寒证要用热剂,热证要用寒剂,两者治法迥然不同,临床上如寒热不辨,其不良反应立竿见影,后果严重。因此,寒热辨证辨证中尤其重要。 ...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34.html

方法科学过程合理——中医辨证研究思路之分析_【中医宝典】

...特征性信息进行模糊综合评判而达到明确诊断思维方法。在中医学中,诸如藏象、经络、气血、等难以进行量化,因此模糊判断方法在中医学中应用极为广泛。就诊断而言,大量临床资料如少神、体倦、痞满、身重、口苦、眩晕、麻木、脉有力无力等均缺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03.html

辨证之寒热辨证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具体表现。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衰。辨别疾病寒热性质,是治疗时立法用药依据之一。 (一)寒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减的证候。多由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18.html

解释_说文解字""字解释_康熙字典意思

...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以下再分为“目”)。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必不可少行为规范:~纪。~常(“三纲”、“五常”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cháo )~(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法纪)。...

http://hanwen360.com/z/7EB2.html

气血辨证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气血辨证为内伤杂病辨证方法之一。 【气血辨证】 内伤杂病辨证方法之一。即以气、血病证为,分别进行辨证施治方法。其中,气病症多指机能性活动紊乱、不足或障碍,如“气虚”、“气滞”、“气逆”、“气厥”等。血病症,由于血生成不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43.html

症·证·病_【中医宝典】

...病异治,异病同治也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有的中成药千百年不衰。是因为以、脏腑辨证为依据,而不是用是药治某病。比如,六味黄连、板蓝根等都出现过问题。随着新药种类增加,出问题概率会加大。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是:用辨证规范药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79.html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_【中医宝典】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 妇科疾病辨证要点,是根据经、带、胎、产临床特征,结合全身症状、舌象、脉象,按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原则,来确定它的证型诊断。因此对妇科疾病辨证,必须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辨别脏腑、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34.html

共找到890,0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