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高,雨量足,湿度大。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就具有高温、高湿度的气候特点,而四季划分不明显。因此,傣族传统医药理论从千百年的实践生活中,根据傣族地区这种特殊的气候特点,把一年划分为三个季节(腊鲁挡三),即冷季(傣语为腊鲁脑)、热季(傣语...
...”一个时期的人类,一代一代孳繁下来而逐渐形成的。 壮族作为祖国南疆一个人口众多的土著民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最先培植棉花的民族之一,高山畜牧业也较为发达。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相应的是,壮医药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从柳州、桂林、南宁等处发掘的...
...下)“卷19”,第126页,岩波书店,1965年版),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朝鲜医学的发展。医事制度方面,朝鲜百济按照中国南北朝时期将医者与药者分工成为太医丞和药藏丞的作法,设置了医博士和采药师。(金斗钟:《韩国医学史》,第12,36,37,41...
... 形而中论的哲学体系将能很好的解决一系列的重大的中医学的哲学问题。(限于本文的篇幅, 有关的具体论述请参看笔者的其它文章)。 三、中医学的医疗模式及其在当代的发展道路 自晚清开始的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近代和当代文化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来,对...
...医学的一大贡献。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的发现 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r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他于1676年用自磨镜片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约放大40~270倍),并从雨水、...
...首次提出了“环境—能量—人”医学模式的新概念(详细内容请参见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毛嘉陵编著的《常见疑难病自然系统疗法》)。 环境(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参与劳动和社交活动,与...
...综合性传统医学医籍。该书明末清初传入我国,乾隆丙戍年(1766)由顺德人左翰文在广东刻版,嘉庆丙辰年(1796)又在江宁重刻,于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朝鲜重刊本影印发行。该书在朝鲜和中国医学的发展中有积极的影响。 《东医寿世保元》是境外...
...动能如光、热、冷、水、电或机械装置之助所作之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还指出“物理医学或物理医学与康复(亦称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从主要采用电疗和其它物理因素的方法发展而成。在美国,物理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康复医学几乎是同义语”。康复医学...
...中国医学编年史为特点的医学通史著作的出现,当首推陈邦贤《中国医学史》(1919)先生在论述自己为何研究中国医史学时指出:“世界医学昌明之国,莫不有医学史、疾病史、医学经验史、实用史、批判史等,以纪其历朝医事之沿革,及其进化之理由,且以医史学为...
...二、壮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 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 (一)对岭南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