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丹治之,立效。2.三仁汤(《温病条辨》方):治头痛恶寒,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高热,证若阴虚。方药组成及用法:杏仁三钱 飞滑石六钱 白通草二钱 白蔻仁二钱 厚朴二钱 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 竹叶二钱 甘澜水八碗。...
...宋金间医家。聊摄(今山东聊城)人。,1066年-1156年,成氏生性聪颖,博记广闻。其家为世医。对张仲景《伤寒论》进行研究,依据《内经》、《难经》医理,对该书进行诠释注解,并着成《注解伤寒论》十卷,此为最早注解该书之医着,对后世颇有影响,...
...伤寒著作。八卷。陆渊雷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析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作者对《伤寒论》中的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加以融汇或阐解,在中西汇通和中医发展方面作出了大胆尝试。...
...伤寒著作。八卷。陆渊雷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析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作者对《伤寒论》中的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加以融汇或阐解,在中西汇通和中医发展方面作出了大胆尝试。...
...”以白虎加人参汤清宣其内热。《温病条辨》承《伤寒论》之旨,开卷即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吴氏正同《...
...伤寒著作。左季云撰于1927年。作者宗柯琴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将《伤寒论》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等十二类,并将有关加减及变化方附入介绍,每一处方下大多详列适应症、禁忌症、方药作用、服用法、药后反应、预后等,并辨析和鉴别与此方...
...伤寒著作。左季云撰于1927年。作者宗柯琴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将《伤寒论》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等十二类,并将有关加减及变化方附入介绍,每一处方下大多详列适应症、禁忌症、方药作用、服用法、药后反应、预后等,并辨析和鉴别与此方...
...其人卫气素虚,动则有汗。皮毛既不固,且与炉灶相亲,热汤相近,其平日自汗之情况,已可想而知。此种体质,即《伤寒论》所谓 ”病常自汗出者,此营气和,卫不谐,卫气不共营气和谐”之体质。而其所任职业,亦足促使其自汗多也。于1950年3月间,以劳汗当风...
...行百里者半九十也。乃先以精神疗法,坚其信心。次告以必须半年之久,方可完全获效。并将《金匮》原文及诸家注解,以及余之《金匮要略新义》示之,期其必愈,坚其信医之念。因遵仲景法,为之处方如后。计四易其方,均以仲景百合地黄汤为主,以加味之品为辅。连服两...
...附言:《余无言医案》,原名《翼经经验录》,系先父无言先生生前自撰稿,建国后曾将此医稿与先大父奉仙公遗著—《医方经验汇编》(原中华书局出版,中医书局重印)合编自费刊印分赠亲友、同道和学生。现将《翼经经验录》重予点校、整理以飨读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