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养生八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和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与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 情志调节 ...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17.html

孙思邈治病_【中医宝典】

...喷嚏数十为度。少尹一试,顿时喷嚏大作,泪涕俱下。孙思邈微笑道:“欲速则不达。 每次只需少许药粉揉入即可,否则喷嚏过多恐贵体不支!”随后又让取来少尹用过的药方,见多是补气升提之品,就顺手抽出一方,在上添了些补肾壮阳药,嘱其肛收即停服。 少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47.html

治病必求于本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治病必求于本指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探求其阴阳的偏盛偏衰。 【治病必求于本】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探求其阴阳的偏盛偏衰。例如:病人头部昏晕而痛,肢麻,肉跳,虚烦,夜寐不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348.html

正文·兵事疏_《兵事疏》

...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後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 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 错复:陛下幸募民相徙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诚能称厚惠,奉明,存恤所徙之老弱,善遇其壮士,和辑其心...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621.html

治病解二_《医医小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古人治外感,有汗吐下三。治内伤有温清和三,其实皆治肺胃也。肺寒实则汗之。胃寒虚则温之。肺胃虚热,治清和。肺胃实热,治吐下。此至当不易之法,时医不识,调理肺胃,归宗脾肾,去古远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ixiaocao5419/252-11-0.html

漫议调经之“”_【中医宝典】

...而后致病者,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致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此论标本兼治。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临床治疗月经不调,须询及病家先患何疾,须辨清何为本何为标,求其本治之。曾治一病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66.html

景公问得贤之道晏子对举之语考之事(原文)-出自《晏子春秋》问篇_史书_【文学360】

...得贤之道也。是明君居上,寡其官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不中不言,行不不为也。”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430.html

情胜情”调七情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情胜情”又称“情志制约”,具体可分为“五脏情志制约”和“阴阳情志制约”。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心身变化。 对影响心身健康的不良情绪的调节,可根据中医学的“情志相胜”之理,运用“情胜情”来调节太过的七情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184.html

论圣人止有三无第四_《质疑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张戴人论病非人身素有之物,或自外入,或自内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身,速攻之可也。立汗、吐、下三攻邪,邪去则元气自复。故曰圣人止有三,无第四。其论颇卓。故丹溪初阅子和书,惟务攻击,亦谓医之法尽是。后读《内经》有云∶虚者,精气虚。实者,...

http://qihuangzhishu.com/274/41.htm

捏手指健身治病_【中医宝典】

...医学家们发现,在神经反射疗法中,刺激神经末端比直刺脊髓效果更佳,尤其是刺激指尖的经络。根据现代医学脊髓神经反射理论和中医的经络理论开发出捏手指健身治病: 1、揿捏右手拇指的两个关节可治肝病。<<中老年人如何自我保养? 2、揿捏双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143.html

共找到352,7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