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遗稿》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赵献可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叙 卷之一 调经总论 经 卷之二 血崩 带下 淋浊 卷之三 妊娠 临蓐 卷之四 产后 ...

http://qihuangzhishu.com/888/index.htm

《邯郸遗稿》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赵献可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叙 卷之一 调经总论 经 卷之二 血崩 带下 淋浊 卷之三 妊娠 临蓐 卷之四 产后 ...

http://zhongyibaodian.com/handanyigao/index.html

产后发热辨证论治_育儿宝典_产后妈咪_【中医宝典】

...产后发热是一个总的证。由于发热原因不同,症状表现就各有差别,必须审察详明,随证施治。《沈氏女科辑要笺正》里张山雷对产后发热分析得比较明确具体,他说:“新产发热,血虚而阳浮于外者居多,亦有头痛,此是虚阳升腾,不可误谓冒寒,妄投发散,以煽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8169.html

带下_经带_妇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带下即在带脉以下的部位。 【带下】 广义的带下,包括一切妇科疾病而言。带脉环绕人体腰部一周,在带脉以下的部位,叫“带下”,故古代妇科病称之为“带下病”。狭义的带下,是指从妇女阴道流出一种粘腻的物质,如带一样绵绵不断。包括妇女的多种生殖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187.html

带下医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带下医指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 【带下医】 最早见《史记.扁鹊列传》。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多“带下”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为带下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64.html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_产后病偏方秘方_【中医宝典】

...产后气血多虚,脾胃虚弱,忌大清大补,以调和为要,临床可根据其证略作加减,一般3~5剂均可治愈。...

http://zhongyibaodian.com/pianfang-mifang/a12046.html

带下_《邵兰荪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遗风庞 血虚嘈杂,知饥少纳,脉虚细,腰酸带下,舌色灰浓。姑宜养血、和中、平肝当归身(钱半) 仙半夏(钱半) 遍金钗(三钱) 鸡血藤(三钱) 茯神(四钱) 左金丸(八分) 木蝴蝶(四分) 佩兰(钱半) 丹参(三钱) 炒谷芽(四钱) 生牡蛎(...

http://qihuangzhishu.com/789/36.htm

带下虚寒宜温补_《济阴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李氏曰∶带下有虚寒带腥臭者,因小水淋沥不已(淋漓不已属虚寒,然亦有虚热者),或崩中暴下,或产后去血过多,以致阴亏阳竭,荣气不升,经脉凝涩,卫气下陷,精气累滞于下焦,蕴积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黄 建中汤去桂加当归水煎,吞苦楝丸;久不止...

http://zhongyibaodian.com/jiyingangmu/614-10-5.html

带下五色因风邪入于胞门_《济阴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良方云∶妇人带下,其名有五,因经行产后,风邪入胞门,传于脏腑而致之。若伤足厥阴肝经,色如青泥;伤手少阴心经,色如红津;伤手太阴肺经,形如白涕;伤足太阴脾经,黄如烂瓜;伤足少阴肾经,黑如 血。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jiyingangmu/614-10-2.html

子宫脱垂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气虚型主要证: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小腹下坠,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小便频数,或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缓弱。证分析:脾司中气,脾虚则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冲任不固,无力系胞,故子宫下脱,小腹下坠;脾主...

http://qihuangzhishu.com/81/105.htm

共找到57,70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