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治,宜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拟:生地30g 丹皮10g 白芍15g 茅根30g 石膏30g 麦冬10g 三剂三诊:小便再未见红,镜检阴性,口干思饮亦轻,嘱上方续服三剂。按:古有“蓄血膀胱”一词。余行医20余年,对此证一直存疑。因临床所见之...
...10枚茯苓15g 五剂三诊:哮喘未发,体无不适,惟咽干思饮,为防复发,嘱服麦味地黄丸三月。后闻病愈,当年考入厦门大学,至今健康无恙。按:《证治汇补》谓哮喘之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认识,进而引发了对中医辨证论治和辨方证论治的思考。在此,感谢高建忠、余晖二位医师为普及经方知识所做的努力和对本报编辑部工作的支持。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冯世纶临证实录”系列文章的刊发时间: (一) 经方治于愈反复发烧4年患儿 2010年4月29...
...弦滑。证候分析:受冷则腹痛泄泻为肠寒之证,然口苦思饮,舌红苔黄则属胃热之象。由此观之,当系上热下寒,中脘痞塞之证,故屡投温药不效也,宜寒热并用,苦辛同施。拟黄连汤原方:黄连4.5g 党参15g 肉桂6g 干姜6g 半夏10g 炙草4.5g ...
...薄白。切得脉象沉细,右手弦。腹诊无压痛。脉症分析:患者腰不痛,耳不鸣知非肝肾虚损;头不痛。心不烦,亦非肝阳上亢。考《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脉偏弦者,饮也。”《普济方》亦云:“头眩欲吐,心中温温,胸中不利,但觉旋转,由此痰饮。”...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痰饮病属中医学范畴,《金匮要略》中就早有记载,并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苓桂术甘汤系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饮证所立的处方,只要把握病机,辨证恰当,疗效显著。 患者范某,男,52岁,农民...
...茵陈,由此可见茵陈为退黄要药,黄疸这一疾病即为茵陈的主治依据。再如白头翁为治疗“热利下重”专药,金钱草为治疗淋证专药等。 另外,固定的症状体征也常规律性地出现于某种体质类型中,临证时可以直接针对体质用方。如日本汉医森道伯先生《汉方一贯堂医学...
...。如今注射麻疹疫苗,症状多不典型,也非终身免疫,故临证时尤需细心。余对眼泪汪汪之发热患儿,必验其口,两颊臼齿处有针尖大小白色疹点,周围红晕者,麻疹之先兆也,西医称弗可氏斑。遵“麻不厌透”之说,及时宣透发表。大有事半功倍之效。...
...人体水液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局部者谓之饮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将饮证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四者之区别在于:痰饮缘由脾胃阳衰,水饮停蓄于胃,下走肠间,故感沥沥有声。悬饮为水饮流于胁下,致使三焦之气机受阻,...
...生活习惯都是构筑肠胃健康的基础。 常备肠胃药 除了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外,专家建议上班族人群在办公室或家里常备一些温和调理型的纯中药肠胃药品。如保济口服液,就是深受写字楼人士喜爱的首选常备肠胃用药。 保济口服液是基于百年历史的“保济丸”精心研制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