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六淫八要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者,初、中、未也。初治之道,当猛峻,缘病得之新暴,邪入未深,当以急利之药急去之。中之道,当宽猛相济,为病非新非久,当以缓急得中,时令消息对症加减,养正祛邪相兼之。末之道,当宽缓,谓药性平善安养血气,为病久人虚,邪气潜伏,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46-15.html

中暑_《证治准绳·杂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调下。气虚人温浆水调下。昏迷不省者,不过两服。盖中暑人痰塞关窍,皂角能疏利去痰故也。又有暑途一证,似中而轻,欲睡懒语,实人香薷饮加黄连一钱,虚人星香饮加香薷一钱。苏后冷汗不止,手足尚逆,烦闷多渴者,宜香薷饮。苏后为医者过投冷剂,致吐利不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zhizhunshengzabing/571-5-4.html

论伤暑中暑中热辨误_《六因条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至于夏暑炎蒸,赤日傍午,或躬视荒野,或力竭常涂,元气既虚,曝烈复逼,登时昏倒,人事不知,此即动而得之为中热也明矣。盖暑症之来路有,而暑之例非一。若由此而扩充之,庶读书乏间津之叹,而临症无歧路之迷。予所以不揣谫陋,将伤暑、中暑、中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4-3.html

中暑后五忌_【中医宝典】

...不能单纯用补,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忌偏食,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535.html

中暑--夏日完全攻略_【中医宝典】

...简介: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出头晕、口渴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 中暑以后怎么办? 要是在中暑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3803.html

食盐擦手心脚心可以中暑_【中医宝典】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莫鹏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中医科主任郭志红提醒大家在高温中暑时,要马上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要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冰镇汽水、绿豆汤;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内服人丹、十滴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8394.html

救热死中暑昏闷门主论_《疡医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切忌饮冷水,不可令卧冷地。当急移阴处,用大蒜捣烂,加路上热土和水去渣灌之。再掬路上热土,拥挤脐间作窝,令众人尿满,暖气透脐即苏。又∶急以姜汤或童便乘热灌下,用布蘸热汤熨脐下寸穴立醒,醒后忌饮冷水,饮之立死。又曰∶暑月晒衣,不可便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42-10.html

藏医的独特方法及研发思路_【中医宝典】

...这种外治法适用于体弱、面色苍白、血色素低、少精等。 藏医与中医的异同 藏医学以“因五源”学说为其理论基础, 其外治法的分类与中医学外治法分类不同, 分为温和疗法、强力疗法和猛烈疗法三类。温和疗法有罨熨、浸浴、涂摸;强力疗法分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585.html

中暑_《医学正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见伤寒门。)益元散(河间,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 中暑,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此药能燥湿,分利水道,实大腑,化热毒,行积滞,逐凝血,补脾胃,降火之要药也。(方见痢门。)香薷饮(局方) 一切暑热腹痛,霍乱吐利烦心等证。香薷(钱)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engzhuan/611-7-4.html

中暑防治完全手册_【中医宝典】

...中暑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536.html

共找到369,1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