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出现异常中性粒细胞:①大小不均:病程较长抅的化脓性炎症;②空泡变性:严重感染、败血症;③中毒颗粒:严重的化脓性...
...小儿家族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pseudoneutropenia)这类患者周围血中粒细胞波动范围较大,变化很快,多不合并严重感染。此为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当血流速度减慢时,粒细胞易于附着在小血管壁上,致边缘池中的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的非特异性抗感染过程有关,该类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功能,其作用过程历经趋化运动,识别并结合吞噬物质,进而摄入胞内,最终杀伤并降解病原体。 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自身抗体,当中性粒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胞浆中的α-颗粒释放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物质及白细胞抗原生成,刺激机体而产生ANCA,现已证实该抗体是一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抗体,对...
...CBN是4岁内婴幼儿最常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类型,90%发生于14个月内。临床表现可为婴儿严重的感染,也可无任何症状。感染如蜂窝组织炎,乳突炎,中耳炎,咽炎和肺炎,偶尔可发生脑膜炎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中性粒细胞计数>400/...
...(一)治疗 主要是对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原发性疾病的治疗。 (二)预后 与病因有关。如感染、物理因素所致者去除病因即可恢复;如肿瘤等因素所致预后则差。...
...复合物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积聚,引起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炎症。②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白血病在Sweet综合征的发生率近10%,皮疹于白血病发病前后出现,亦可为白血病复发的一种表现。除此还可伴有胃癌、宫颈癌、睾丸胚胎癌等恶性肿瘤。认为其皮肤表现是...
...白细胞回升,表示病情好转。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可致死亡。起病缓者常呈慢性经过,呈间歇发作,粒细胞中度减少多伴有低热、乏力。 由于机体有代偿功能,有些患者无明显症状,也可不发生感染。其血象特点是中性粒细胞多在1.0×109/L以上,并有单核细胞代偿...
...正常人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细胞较少(0.01~0.05),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者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如比值减小(表示分叶核粒细胞增多)或...
...,特别明显的是对白色念珠,其中两种溶酶释放量轻度减少。通过患者血清比正常人血清在体外对中性粒细胞有增强趋化作用的试验证明了血清中趋化物质的作用。此外, 丙反应蛋白(c—rp)含量增加,但比皮肤血管炎患者低得多。c—rp在慢性荨麻疹中的意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