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虫出《诸病源候论》。即蛔虫。详蛔虫病条。长虫病病名。即蛔虫病。《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长谷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在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
...急方》卷二。①指春温发斑。《医学入门》卷三:“春温发斑,谓之温毒发斑。”参见温毒发斑条。②指温邪热毒病证之概称。《温病条辨·上焦篇》:“温毒者,诸温挟毒,秽浊太甚也。”临床以突发寒战高热,头痛恶心,身骨酸痛,心烦,口渴,溺黄赤,脉洪数(或数...
...通脉法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忽手足厥冷,此病表邪闭其经络,或风痰阻其荣卫,又或大病之后,阳不布散于四肢。逐用生姜煨熟,捣汁半小杯,略入麻油调匀,以指蘸姜油,摩儿手足,往下搓挪揉捩,以通其经络。俟其热回,以纸拭去之。凡...
...上选收了一些民间草药方,如黄耳伤寒用马蹄金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存康熙年间等清刻本,1932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伤寒补例》伤寒著作。二卷。清·周学海撰。刊于1905年。周氏于本书自序中指出:“伤寒见证,不止仲景原文,仲景之外,尚有伤寒证...
...。上卷为总论部分,包括经义、脉候、论证等41篇;下卷分别记述发背、脑疽、耳疮等39种病证的治疗。此外,又有《外科钤古方》一卷,为《景岳全书》第六十四卷。《外科启玄》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一-三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
...;或艾条灸3-10分钟。朞(jī,音基)日朞,指时间周而复始。朞日,即三百六十五日。《素问·天元纪大论》:“运气运行,各终朞日,非独主时也。”七椎人体部位名,指第七胸椎。《素问·刺热篇》:“七椎下间主肾热。”七症七种症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为害甚大,故奏疏设立医学,以培养医生。上纳其言,遂有诸路设立医学之举。王永辅明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曾着《惠济方》八卷,又名《简选袖珍方书》、《简选袖珍良方》,现有刻本。王一仁近现代医家(1898-1971年)。原名晋第,曾从丁甘仁学习中医,...
...拼音B开头的检查项目 标准碳酸氢盐(S丙氨酸氨基转移白蛋白(A,Alb)白细胞抗原(HLEB病毒抗体(EB补体C3测定丙型肝炎抗体检布氏杆菌凝集试鼻咽部MRI检查补吸气量(IRV白细胞计数(WB半饱和氧分压(补体结合试验(鼻腔内镜检查尿...
...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过迟过早闭合均属病态。《新针灸学》针灸著作。朱琏编。共分五篇:第一篇绪论;第二篇针灸治疗原理;第三篇为孔穴总论及针术、灸术方法;第四篇孔穴各论,按全身各部位分述孔穴的位置和主治;第五篇为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本书继承和总结...
...经外穴名。《肘后备急方》:“五尸者……灸乳后三寸十四壮,男左女右。不止,更加壮数,差。”《医宗金鉴》列作经外穴,名中恶。近代《中国针灸学》易名传尸。在胸侧部,乳头外侧3寸处,约当第四肋间隙。主治疰忤,腹痛,胸肋痛,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