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篇》载,曾为季良治疾。②隋代人。着有《疗小儿方》四卷,已佚。俞窍深在筋骨间的腧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林忆等新校正:“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冬气在骨髓’。此俞窍即骨髓之俞窍也。”《类经》注:...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参见经闭条。经水不行病名。见《寿世保元》卷七。即经闭。详该条。经水不止病名。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亦名经行不止。多因阴虚血热损伤胞络,或劳倦伤脾,气虚不能摄血;或湿热...
...臼含纳臑骨上端,其处名肩解,即肩(骨友)与臑骨合缝处也。俗名吞口,一名肩头。”②经外穴名。《千金要方》:“灸癣法……平举两手,持户两边,取肩头小垂际骨解宛宛中灸之,两火俱下,各三壮。若七壮,十日俞。”《医说》:“灸牙痛法,随左右所患,肩尖微...
...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④过失,差错。《灵枢·本神》:“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⑤疏通,祛除。《灵枢·周痹》:“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⑥指病患。《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
...之旁结肿名曰横痃,又名外疝是也。”证治参见横痃条。外荣诊断学名词。指五脏精气充足,面部呈光泽明润正常之色。《素问·五脏生成篇》:“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外热内寒病证名。见《伤寒论》。①外假热而内真寒。...
...七篇,首论河间双解散,及子和增减法,余亦皆二家之绪论。常毒指中品药毒,毒性中等的药物。《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常脉与证情吻合的应有脉象。《素问·大奇论》:“脉...
...前板齿解剖结构名。即门牙。《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中暍,……前板齿燥。”参门牙条。《谦斋医学讲稿》医论著作。秦伯末撰于1964年。全书选录作者有关中医学术方面讲稿十二篇,包括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五行生克的临床运用、气血湿痰...
...为害甚大,故奏疏设立医学,以培养医生。上纳其言,遂有诸路设立医学之举。王永辅明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曾着《惠济方》八卷,又名《简选袖珍方书》、《简选袖珍良方》,现有刻本。王一仁近现代医家(1898-1971年)。原名晋第,曾从丁甘仁学习中医,...
...七七。”②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即宝瓶座中的四星。《素问·五运行大论》:“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㈡(rǔ,音汝)通“汝”。你。《外科大成》:“嗣我家学者,其唯女乎!”怒中病证名。类中风之一。因暴怒而肝气上逆,...
...病理学名词。五脏之病各有其发生的部位和时间,简称五发。《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五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即五脏所恶。详该条。五夺病理学名词。夺,耗损。指气血津液严重耗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