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闻道原于天.而具于心.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其窍开于舌.其经通于舌.舌者心之外候也.是以望舌.而可测其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也.约而言之.大纲有五.一曰形容.二曰气色.三曰苔垢.四曰津液.五曰部位.五者分论.则其体...
...(1)老嫩:辨虚实的关键。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为老舌,主实证或热证,多见于热病极期;舌体浮胖娇嫩或边有齿痕,纹理细腻,为嫩舌,主虚证或寒证,多见于疾病后期。 (2)胖瘦:舌体肥大肿胀为胖肿舌,主脾虚湿蕴;舌体瘦小薄瘪为瘦瘪舌,主气血虚...
...在中医望舌中病理苔色有4种: ⑴白苔:主表证,寒证。 ⑵黄苔:主热证,里证。 ⑶灰苔:主里证,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寒湿证。 ⑷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及主寒盛。...
...(1)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浅淡,主虚证、寒证。多为阳气衰弱或气血不足,使血不盈舌而致。舌淡白而胖嫩多为阳气虚弱;淡白而瘦薄多为气血两虚。 (2)红舌:舌色较淡红舌为深,甚至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热迫血行,舌之血脉充盈所致。全舌红,质粗有苔...
...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故另立项目介绍。...
...,两足无脉,纵两手无恙,其命不能久留,两手无脉,两足有脉,调治得宜,亦可挽转生机。”所以,此诊法即使在今日,也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跌阳脉又称冲阳脉。在足背内庭穴直上五寸处,为足阳明胃经所出。诊此脉可以候胃气之强弱。《医学入门》日:“动...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脉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
...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正常人是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国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看病也开始重视各种检查,但传统的诊疗手段望、闻、问、切仍然是看病最重要的依据。为了让医生获真实而准确的资料,找中医看病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要化妆 望神色是中医望诊中的主要...
...“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春秋战国时代的民间医生扁鹊,对四诊法的形成与确立,曾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m6)州(现在河北省任丘县)人,关于他的出生年月,有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