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象经络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脏象,即“藏于内,象于外”之意,脏象学说也即中医生理学说。中医学特点是治疗学较病理学完善,病理学又较生理学完善,因此,生理学说虽有其自身内容,而大量是从病理学说(学说)甚至治疗学说逆推部分,可参见证学说、治则研究章节。但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5.htm

方法科学过程合理——中医辨证研究思路之分析_【中医宝典】

...诊断学中指通过已知和未知间对比而达到明确诊断思维方法,在逻辑学上称为类比推理。例如:风邪轻扬向上、善行数变而主动,于是把具有“动摇”特点(即善行数变、主动性质)的证候称“风”;表证是表现为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的证,故凡具有这些特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03.html

医学基础理论研究_【中医宝典】

...鲜矣”,故他以《素问》“五运六气”理论及病机学说为基础,通过比物立象、推演归纳,建立了一套认识疾病特性分类模式:五运主病,六气主病,并从“火热论”角度予以系统阐发,这一专题研究成就,不单使运气学说本身得到了发展,而且促使了中医各类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06.html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研究受关注_【中医宝典】

...综合程度很强系统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同时也是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这将把“研究再次推向科学发展前沿,成为中医现代化最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中医”是辨证论治起点和核心,辨证综合了产生病变各方面(包括当时气候和环境情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358.html

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与方法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临床学科,最好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践指导,在理论学习阶段,要紧密联系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前期基础学科理论,弄清每一疾病病因、病机,掌握其特征、诊断依据和辨证论治,理论学习时如能与该疾病病人临床实际相...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6.html

2003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综述_【中医宝典】

...疗效。 在王永炎院士领导下,一大批中医脑病工作者在中医脑病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对络脉、络病和病络认识,可深入分析共性特征、治法方药多样性与个体化,有利于寻求脑病研究契合点、切入点与突破点。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669.html

合作可喜前景可期——贾伟教授谈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研究结合_【中医宝典】

...理论,并进一步解释其如何“组装”而体现出相应功能。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可以认识到,疾病是因蛋白质网络和基因调节网络被“扰动”而致,而中医中的“”可能是蛋白质网络和基因调节网络被“扰动”后所发生一种特异性变化状态。这一被扰动网络可通过其分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06.html

中医体检技术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病”,忽略了人代谢特征、体质特征等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应用中医体检技术,就是希望把中医预防医学优势,即重视个体体质和特征在发病和患病中作用理论和方法,积极地运用到健康体检中,弥补西医体检在亚健康诊断和干预方面欠缺。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28.html

十二指肠溃疡尿素酶与胃粘膜相和关系_《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自从医学上发现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后,有人做过Hp与中医型关系研究。做过胃粘膜相微观分型探讨。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溃疡分期与Hp检测和胃粘膜相微观分型及其中医型综合研究报告。鉴于此,我们对500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oumenluoganjunyanjiu/962-26-2.html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方法_中药配伍_【中医宝典】

...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方剂配伍结构,从中医证法方药内在逻辑上揭示方剂配伍和运用规律。 2.临床验证研究方法 即通过临床医疗实践,考察药物组成变化、药物剂量变化与主治、疗效之间关系。疗效可靠方剂,不仅要针对性强,恰中病情,还须立方严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104.html

共找到1,058,5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