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的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甚至轻脉重者,亦不乏其人,如薛生白说“湿热之症,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各陡证见,不拘一格,故难以一定之脉,拘定后人眼目也。”从中可以看出对诊的重视程度。这一时期主要的诊著作有:明末申斗垣的《伤寒心法》:本书在《伤寒金镜录》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中医的望诊_【中医宝典】

...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诊病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正常人是淡红,薄白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04.html

中医爱好者眼中的中西医之别_【中医宝典】

...宇宙大人体”。西医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对于人体的认识,倾向将所研究对象分离,大体上走从宏观到微观的道路,如从系统、器官、组织的研究逐步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等细微结构。 三是诊病方式上有区别。中医诊病的四字原则“望、闻、问、切”极富人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00.html

上乘的功夫是这样练出来的_【中医宝典】

...的中医学生给人诊病,治病,他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都很低,不久他就会喊出中医治不了多少病啊!只是辅助治疗,其实他哪里知道,中医可不是病和药的简单对号啊!这里的学问太多了(我说这话只有仔细研究过中医的医生才能理解呀!)学好中医讲悟性啊! 比如说学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7.html

中医诊的常见病图谱_【中医宝典】

...“诊”是中医在疾病诊断上相当重要的依据。人体内脏功能的好 坏,只要伸伸舌头,专家就能看出疾病的端倪。中医看病注重望、闻、问、切,诊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最健康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色,舌苔薄且白,如同披覆着一层雾状的薄纱。舌形应为长椭圆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76.html

壮医专家覃保霖_【中医宝典】

...医馆及民族医疗救助室。发表多篇壮医学术论文,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主要著作有:壮医《陶针疗法》、壮医《诊病》《四季鲜花叶透穴疗法》《壮医源流综论》《壮医学术体系综论》《壮医花山气功》《壮医与壮药》等,是我国最早研究壮医药的专家之一。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81.html

世界最早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_【中医宝典】

...世界最早诊专著——《中医诊断学认为人体重要脏器的疾病,均可在舌头上有所反应,可以通过诊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转归的道理相合。正因为中医诊很重要,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深入研究,他们通过萤光检查、印检查、的病理切片检查、的活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63.html

中医诊断学学习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整个中医诊断学中都贯穿着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不掌握以上理论,便做不到辨证求因。入门以后,还必须研习中医临床各科,以提高识病识证的能力。 【重视实践】 中医诊断学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8.html

“瘀血象客观化系列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_【中医宝典】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陈群教授牵头的“瘀血象客观化系列研究”日前取得阶段性进展。该研究成果不仅在教学、科研、临床中广泛应用,还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该项目以中医诊研究为主方向,结合血瘀证的最新研究进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70.html

中医学健康指导养生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的健康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形神合一”的健康,“阴平阳秘”的健康,“正气为本”的健康。 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从病因、病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72.html

共找到400,6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