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及主病六纲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多浮;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多浮数。 1、浮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有余,按不足。 临床意义:浮主表证,亦...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17.html

心、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功能状态。当心气旺盛,血液充盈,心阴心阳调和时,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谐有力,脉象和缓从容,均匀有力。反之,可以出现脉象的过大过小,过强过弱,过速过迟或节律失常等变化。同时心神不宁、情绪激动亦可引起脉象动数无序等变化。 为血府,是气血运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1.html

不可偏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诊为中医四诊之一,受王叔和《脉经》所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浮弦芤,辗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影响,有人认为脉象难于捉摸,多凭主观感觉,十人十异,不足为据。 究其实,诊难道纯属摆设吗?徐春甫谓:“为医关键,医不察,则无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9.html

古代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多方面的、复杂的,同时亦反映出中医学深湛的内涵,这种原则和方法远比在各下列出主病的方法要实际、要糖辟,并且真正体现出中医学的性质和法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和持色。 在古代法中当然亦提到脉象变化和列出一些疾病等,但这是做为基本认识的一个方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气血变化对脉象的影响_【中医宝典】

...鼓荡血脉,见沉、伏、牢、涩、迟、细、短、结乃至厥。气机不畅,阳气不得敷布,经脉失却阳气温养,致收引拘急,见弦、、细、涩等象。此等脉象,貌似不足,实则乃邪气亢盛所致。其与虚的鉴别,在于按之中有一种布冲激荡、不肯宁静象,与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78.html

脉象反映的生物信息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带来了脉象的变化。古人认为脉象可以测知病源,判断生死,如《王符潜夫论·述赦篇》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虚实,气所结,然后为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序上严厉批评了那些不精心诊脉的医生,说他们不可能“视死别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9.html

中医切诊_中医四诊_【中医宝典】

...脉象 中医脉象 中医脉象洪脉 中医脉象滑脉 中医脉象介绍 中医脉象结脉 中医脉象 中医脉象芤脉 中医脉象 中医脉象 中医脉象 中医脉象 中医脉象 中医脉象 中医脉象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qiezhen-712-1.html

中医脉象简介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诊则是这一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古代无数医学家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摸脉搏来诊病的理论,这就是中医脉象学,并将它列为四大诊断方法之一,即切诊。通过指下脉搏的细微变化,再结合望诊、问诊、闻诊,对病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13.htm

寿小云:中医诊解读身心奥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本报记者 海霞 寿小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医脉象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对疾病诊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452.html

相兼、真脏及主病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1.相兼 由于疾病岗常由多种病因相兼而致,因而脉象也常是两种以上的脉象相兼出现。凡脉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构成者称为“相兼”或“复合”。 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就是各组成脉象主病的综合,如浮多主外感风寒表实证或风寒湿痹;浮缓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00.html

共找到550,0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