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伏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差异。 3、伏脉须要用极重指按方可得觅。 4、伏脉古有“行筋下”之说,一般认为著骨乃得。 5、伏脉一般较细小,而且与其他脉象构成的机会不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8.html

学的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寥寥数语,就把脉象特征描述出来,可谓言简意赅,标准明确。24脉象奠定了诊脉指下标准的基础,使规范化。《脉经》后历代中医著述对脉象的描述,均未离开《脉经》的基本概念。2、奠定名种类基础《脉经》在古代医学文献散载的30余种名基础上,整理归纳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气滞。” 《脉经》谓:“寸口沉而喘者,寒热。”何解?此处”喘”字是指脉象而言,是形容脉动急痰如喘伏,故名。脉象喘,多属心肺病变。因《内经》及各注家有所论述,《素问·五脏生成篇》:“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日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日心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01.html

中医脉象滑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以过,黄宫绣《脉理求真》说:“滑则往来流利,举浮紧,按滑石。”或者所释并不实际,语涉玄虚令人有莫测高深感,最为言脉者所忌或依经作解(尽管“平脉法”这部分资料并不见得都可靠,从本质上歪曲了滑脉的形并且混淆了滑脉与其他脉象的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2.html

单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瘕,右关脾胃虚而肝木乘克;左尺肾亏精伤,右尺半产、崩漏。革相兼,历代诸医籍多无记载。考革本身已兼有浮、大、弦急、芤等脉象,正如《如》说:“芤而弦日革口”《简补义》也指出:“浮大弦急,则为革”。...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1.html

华佗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结果。仓公法,虽亦独取寸,但其不分寸关尺部,其用指或二指或三指齐按,即今总按法。其指法仅有浮沉之举按变化。而华佗法,则用三指以分三部,既有总按法,又有单独诊察各部的单按法。而且,后世所记载与使用的脉象,在华佗法中基本齐备。可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0.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诊——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完全达到。”对此观点,笔者却不能认同,特与陈先生商榷。 重视诊的重要性 诊是中医诊疗特色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之一;“三个指头、一个枕头”是昔日人们对中医师擅长诊的描述。 “为医关键,医不察,则无以别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欲知病,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又写做“脈”,小篆作,本义指血脉、脉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扁鹊重视诊,将学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而大为伤风,缓而细而为湿痹,缓而涩则为血伤,缓而滑则为痰滞。尤必察其有力无力,以为区别,如便缓大有力则为有余,其症必见燥热,缓软无力,则为不足,其症必见虚寒。”缓相兼主病,临床意义更大,崔紫虚、李中梓、李土材、徐灵胎、张景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8.html

扁鹊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细动摇六分”。太阴“紧细以长,乘于筋上,动摇九分”。厥阴“沉短以紧,动摇三分”。与对照,《内经》不但没有记载三阴三阳的振幅,而且在脉象的描述上,只有《素问·平人气象论》中的三阳与扁鹊大同。因此,可以认为,扁鹊的阴阳法,在年代上,可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7.html

共找到563,5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