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现代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形势的友要,有的科研单位成立了中医养生研究室,全面研究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健康保健活动。相适应的疗养事业,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闪,也迅速发展。目前在我国范围内已形成几十个风景优美、环地宜人,具有不同特点的疗养地和疗养区...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2.htm

蒙医,科尔沁草原的璀璨——访通辽市蒙医机构(二)_【中医宝典】

...哲盟医史科尔沁传统正骨史和100多幅图片等珍贵历史文物,翻译出版了48万字的藏文医学典籍。近年来,研究所完成了蒙药有效成分的合量分析蒙医药治疗妇科抽搐病等6项科研课题;整理针灸放血疗法等三部名老蒙医临床经验集;编写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76.html

中医药科研不可忽视文献考证_【中医宝典】

...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考证、去纠正前人的甚至是现代的名人大家的错误。如: 文理考证方面,例:痹论“凡痹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这里首先要训解的是“虫”字,痹证(关节炎之类疾病)“虫”的关系没有医学上的解释,中医认为是人体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840.html

伤寒温病学派治温病的异同_【中医宝典】

...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在中医看来属于外感温热病范畴。本人重温了温病条辨一书。 自叶、吴之后,温病学说发展很快,温病学家层出不穷。他们继续叶、吴之学,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各自从不同的侧面,补充、发展和完善温病理论的治法。经过温病学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52.html

重新审视中医基础学科群的“近代模式”_【中医宝典】

...以来中医基础学科群理论体系建立规范的过程中文献研究方法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十分必要。 中医基础学科群现有理论体系是以西医学为参照系进行整理的结果 传统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是对临证经验的哲学文化概括,是在古代多学科相互渗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55.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温病学说是中医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的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的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广瘟疫论及喻嘉言、陈平伯之论温以及余师愚之论疫、周扬俊论温热暑疫等等。他们于温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临证本草感言_【中医宝典】

...层意思。一是本书主旨是系统挖掘整理中药临床效用,二是所依据证据多是从实践得来的小方,即便各家论述也关乎临床,而少臆测推理之论。所以,这本临证本草对于中医临床医生大有裨益。笔者通读一遍,发现书中新发掘的120味常用中药的4688条效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15.html

温病岐视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术】

...出院。按:温病岐视一证,临床不甚常见,考诸温病文献,叶、薛、吴、王四大家书中,亦皆缺如。故遇此等证,一时难明病源,前医按内经作“精散则岐视”,投以六味地黄汤原亦无可厚非。余诊此症,忆及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夏应堂氏临床经验介绍”一文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44/27.htm

温病专书概论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语,及内经所云冬伤于寒,春夏病温病暑之说,加以诋毁,则是尚未明伏气故。幸叶子雨取而增订,庶无流弊。清 戴麟郊广瘟疫论,乃踵吴又可瘟即温之误。虽其主要以瘟疫伤寒为辨,使伤寒瘟疫治不混,然其所论瘟疫,实为伏气温热病。陆氏九...

http://qihuangzhishu.com/723/9.htm

中医古籍整理忧患多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申遗”专家论证会的专家估计,目前国内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医史文献研究人员已不足百人。据了解,由于种种原因,像编纂中医古籍珍本集成这样一个精品工程,其课题立项申报都难以进入自然科学研究范畴,也无法得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支持,申请研究课题、获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33.html

共找到688,2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