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与实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的概念,似乎十分清楚。是中医药学——或者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也是祖国医学的同义词。但细究起来,其名实颇不相符。 笔者认为,现在所谓“”,实际上仅指“汉医”而言。因为其中除了汉文化系统的医药学知识之外,并没有包括中国其他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61.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二)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后经日人山本成之助日译在东京出版,1957年第三次修订出版,内容更加丰富,各版次或有多次印刷,影响国内外中国医学史研究甚巨。继而则有王吉民、伍连德合著的《中国史》(英文版,1932年),李涛《医学史纲》(1940),中国史研究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0.html

策群力办院,汇西学说更新_【中医宝典】

...卒于1951年,享年66岁。绍兴人,民国时期的医家。祝氏世代业,弱冠进蜀,问业于蜀中名医刘雨笙,继进军医学校学医,并随石田博士东渡日本,业成回国,名大振。主张“吸取西医之长,以改进”,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人物。沪上名医陈苏生(绍兴市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07.html

名医-张锡纯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教学时文兼授,弟子日后有多人以为业。1885年,他治愈邑名医高鲁轩、毛仙阁束手的危重症,颇受二人称道,自此应诊几无虚日。然而,1911年前,仍以训蒙、教书为职业。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7.html

医事制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太医监,多由有权势的医生充任,汉昭帝时权臣上官桀,其“妻父所幸充国为太医监。”(《汉书·孝昭上官皇后》)。汉代的侍医,沿袭秦制,主要为帝王皇室和诸侯王诊治疾病,相当于后世的侍御医。《汉书·王嘉传》中的侍医伍宏,在”董贤传”称“待诏”,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1.html

是“废除”,还是“铲除”?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废除”叫嚣早被医疗管理部门斥为闹剧,但这场闹剧实际上还在暗潮涌动五彩上谱。“废除”这辞用得真够搞笑,喻的是一个老掉牙的后宫争宠式典故:把正宫废了,自己上位。实际上废与除因果关联:自己衰废了,自然被更替。这是自然进化结论。旁人劳心劳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24.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五)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中国医学史的理论研究是中国医学史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在中国医学史研究,注意总结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其内在发展规律是史研究的根本任务。 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工作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可在上述研究范围内,参考研究任务和目的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3.html

性传播的肠道感染_《默克家庭诊疗手册》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及黄疸。感染复发频繁,尤其有多个性伴侣的男性同性恋者。有时感染不引起症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8/1031.htm

自序_《校注醇剩义》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安有穷哉!救正之法,惟有执简驭繁,明白指示,庶几后学一归醇正,不惑殊趋。爰将数十年所稍稍有得,而笔之于简者,都为一集以问世,名曰《醇》,共二十四卷,分为六门∶曰脉、症、治,首察脉,次辨症,次施治,此三者为大纲。就治字又分三层∶曰理、法、...

http://qihuangzhishu.com/722/2.htm

原叙_《医学见能》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备豫不虞,古之善教,而不虞之备,莫要于。高堂则风竹瓦霜,膝下则新雏弱笋,外而戚友,则己身,偶有疾苦,均资乎,诚重矣哉。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非格物穷理则不能,非通权达更改不能,一旦撄非常之疾,束手无策,只得委任凡,听...

http://qihuangzhishu.com/824/4.htm

共找到329,5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