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04.htm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92.htm

《鲁府禁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有宣扬封建伦理的论述。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题作龚廷贤编,刘应泰校正。...

http://qihuangzhishu.com/191/586.htm

《鲁府禁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有宣扬封建伦理的论述。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题作龚廷贤编,刘应泰校正。...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72.htm

中医药发展大事记(二)_【中医宝典】

...以前的大型临床方书。1027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成就详述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及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受命主持设计及?造针灸铜人,为中医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1057宋政府设立「校正书局」,校定古代医书,编写本草、医方,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72.html

朝鲜族的医学发展_民族中医朝医_【中医宝典】

...人口由1907年的8万猛增至30多万,医疗卫生主要以朝鲜族民间东医及其医书的传入和本地草医、针灸医队伍形成为特征时期。此时,已从朝鲜传入了很多医著,如《东医宝鉴》《东医寿世保元》等经典著作和《医方活套》等民间医籍及《百症赋》等针灸手抄本。由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87.html

朝鲜族医药简史_民族中医朝医_【中医宝典】

...研究会,大量吸收民族传统医药人员和民间医,系统学习民族传统医学理论。1938年成立了汉医讲习会,主讲东医中医相结合的《汉方医学指南》,一书,培训民族医567人次,至1945年末统计,延边民族医已达460人,民族药人员270人,在这个时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91.html

外科皮肤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两宋时期外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有发展,专科教学得到扩展,专著更多流传,外科皮肤病类之疾病认识及理、法、方、药知识更加丰富,专业医师认伍不断壮大,并出现了以“外科”命名的专著,在这些方面多明显超越前人。然而,前比较,在医疗技术上似无明显进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88.htm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黄帝内经》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7.html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医书流传於世。 经络针灸,在《黄帝内经》中,居于主体地位,继承和发展了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侯》和张家山汉简《脉书》,乃至扁鹊等的经络学说和针刺治疗经验,在针刺治疗上,不仅突破了上述帛简医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73.html

共找到277,8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