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张仲景而称“堂”_【中医宝典】

...受术于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治疗,尤精经方。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后在京师为名医东汉末年,伤寒流行,为拯救黎民百姓,他打破官府戒律,坐在办公的大堂上行医,为病人诊脉开方,办公行医两不误。后来,他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坐堂行医”四个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74.html

董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公元226年,由此推出士燮生于公元136年,卒于公元226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因此,士燮大部分时光生活于东汉末期,在吴国生活五年而殁。士燮早年与仲景共同经历汉末时光。这里需要关注的是董奉生卒及其何以至苍梧?考证董奉生卒,史料有阙...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dongfeng/index.html

陆德铭_陆德铭治疗乳腺癌及其术后经验撷萃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94;21(2):61~62摘要:陆德铭教授,治外科疾病,经验颇丰,尤擅治乳房疾病,对乳腺癌及其术后的治疗临症经验至为丰富,佳案层见迭出。笔者随师临诊,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现将其介绍整理如下,从中可窥其一斑,以飨同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9-2.html

名医辈出多才艺,流派林立竟争辉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浙江人杰地灵,尤以明清为最。人才济济,代有名家。古今文献记载,浙江在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对世界或全国有影响的医家,约占四分之一。如东汉的王充、魏伯阳,南北朝的徐道度、徐之才、姚菩堤;晋唐的日华子、陈藏器;宋代的朱肱、王执中;金元的朱震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29.html

隋唐名医—甘伯宗_【中医宝典】

...甘伯宗唐代人,生平里籍未详,曾编撰《名医传》七卷。此书集自三皇至唐代名医一百二十人传记,是我国最早之医学人物传记专著,后人称之为《名医大传》或《名医录》。宋代许慎斋将此书人物增至五代时,名为《历代名医探原报本之图》,是一部有传、有图、有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69.html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张机 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作《伤寒论》,医方大备。扁鹊仓公,无以加焉,后世称为医圣。孙思邈 唐景兆华原人。幼称圣童,隋文帝召不拜,太宗即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隐太白山,学道养气,得度世之术,洞晓天文,精究医业,着...

http://qihuangzhishu.com/778/25.htm

甘伯宗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甘伯宗唐代人,生平里籍未详,曾编撰《名医传》七卷。此书集自三皇至唐代名医一百二十人传记,是我国最早之医学人物传记专着,后人称之为《名医大传》或《名医录》。宋代许慎斋将此书人物增至五代时,名为《历代名医探原报本之图》,是一部有传、有图、有赞...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ganbozong/index.html

完成一代名医身后事_【中医宝典】

...在最近举办的“一代名医——祝谌予教授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畲靖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这位“协和名医”的一生:“著名的中医学家,中西医结合的积极倡导者。他支持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在农村设立的中西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410.html

中国针灸全球公认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针灸穴位国际标准书》(以下简称《标准》)。韩国韩医协会随即表示,该标准确认了人身上共有361个针灸穴位,其中99%的穴位位置采用了韩国的穴位布局,“这表明韩国韩医学的针灸术已经成为了国际标准。 ”这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04.html

姚培发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治学严谨,谦虚好学。他博览群书,广采众长,尤注重实践。早年求学临诊见习时,曾不辞辛劳,走遍浦江两岸众多名医诊所撷秘取宝,深得沪地前辈名中医赞许。姚师认为,一个临床医生一定要在广泛接触门诊病人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才能达到“一专多能”的技术要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opeifa/index.html

共找到36,1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