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思想_【中医宝典】

...酸甜苦辣,都对人体生理病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与全科医学的整体观念是一致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在中医学看来,一种疾病可以出现多种候,而一种候也可以发生在多种疾病上。中医诊病捕捉的焦点是而不是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33.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二)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存在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0.html

彝族医学理论体系_民族中医彝_【中医宝典】

...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彝对病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在“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医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病因病机 (一)风,既是病因,又是病名。彝认为,在正常情况下,风为生产、生活之动力。而自然界中的风、雨、露水都是清、浊二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098.html

治病虽愈善后不可_《友渔斋话》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天下之事,经理一番,其有未尽善者,从而修饰润色,不可也。若大病久病愈后,必当随时调理,方为无弊。前张邑侯令媛病肝厥,延湖州一医疗治,经月而愈。时予适晤侯于灵芬馆,乃相告曰∶女公子之疾虽痊,原其故乃血虚木燥,必得滋养兼开郁散滞之品,作丸料...

http://qihuangzhishu.com/715/42.htm

序一_《医学妙谛》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家塾读本也。嘉定陈墨荪少尉,承世业,学有渊源,更师事先生之嗣平翁同游讲贯,精通《灵》、《素》百家,今三折肱矣。此书经咸丰庚申兵燹,已多散佚,墨荪参互考证,者补之,复完全帙数。十年来凭此编为人治病,历历中肯,百不失一,真枕中秘也。不欲自秘,...

http://qihuangzhishu.com/825/2.htm

跋_《医学指归》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惟《医学指归》二卷,尚未梓行。宽乞而抄读之,恍然知药按君臣佐使,详表里阴阳,酌古准今,法良意美,洵《灵枢》之功臣也。宽先世亦以太医院显名于世,悔无传人。及世伯自邮迁兴,与宽祖宅比邻,交深三世,因得熏陶其学问,熟悉其生平焉。每忆世伯造诣深邃...

http://qihuangzhishu.com/843/33.htm

自序_《小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之难,难于无偏,无偏者仲景一人而已。厥后方书汗牛栋,以偏得名者莫胜于金元,如子和偏攻,丹溪偏补,河间偏凉,东垣偏温,入主出奴,愈趋愈下。而学古者泥古,执一家言,妄辨得失,非偏于寒证治法,即偏于温治法。殊不知寒温疫三证,包括者广,...

http://qihuangzhishu.com/252/3.htm

中西医应共促我国医学发展_【中医宝典】

...,中医药学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需要依靠现代科学,需要学习借鉴西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包括循证医学,但是不能套用,必须符合中医的理念和模式,保留其精髓。诊疗技术的发展,包括采用的仪器和设备,都应该符合中医的理论。 其实,西医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283.html

近代中医临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运动受损的关系,如云:“其所出之血著于司知觉之神经则神昏;著于司运动之神经则痿废。此左半身偏枯,当系脑中血管所出之血伤其司左边运动之神经也”(张锡纯:医学哀申参西录·三·论·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河北人民出版,1975)。在引进西医知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4.html

明代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现有弘治刻本、嘉靖二十八年(1549)刻本、万历刻本、日本正保二年、承应三年刻本,1985年江苏科技出版社点校本等10多种。 王氏学宗丹溪,把朱、李(东垣)的学术经验融合起来,参以本人心得体会和临经验而成是书。全书共6卷。卷1~3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7.html

共找到135,7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